我害羞、怕生...小心罹「社会焦虑症」 遗传率高达7成

▲我害羞、怕生...小心罹「社会焦虑症」,遗传高达7成。(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你平常会害羞、怕生吗?当心罹患「社会焦虑症」!一名38岁许小姐升迁后经常要开会、报告和参与社交活动,压力大到渐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出现心悸、胸闷和手抖的状况。就医才发现罹患了「社会焦虑症」,透过合并药物心理治疗持续稳定的回诊追踪,才克服工作压力,正常上班。

收治病例的台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医师长治指出,社会焦虑症的患者在社交情境,如上台演讲、表演、上班开会、朋友聚会、跟陌生人讲话、跟异性讲话等情况都会出现焦虑,患者常常会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别人会不喜欢自己、自己的表现会让别人失望等,进而逃避社交场合

黄长治说明,社会焦虑症的国人盛行率统计高达10-20%,是高度遗传疾病,遗传率约5成到7成,患者出生就具有焦虑体质,举例来说有些初婴儿给谁抱都可以,但有些婴儿只要被妈妈或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人抱就会大哭,这样的情形就有易焦虑体质的可能,但未必未来会发展成社会焦虑症,但还是要看个案所处环境压力而定。

▲台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医师黄长治。(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社会焦虑症的病程连续性的,这种疾病的典型个案好发年龄层约在15岁,但也有许多人伴随年纪增长逐渐无法控制焦虑的情绪,于中年以后才出现症状接受治疗。黄长治表示,社会焦虑症的病程是连续性的,严重者产生身体症状如心跳加速、手抖、胸闷、哽塞感、常态头晕、不想出门等情形,若未经治疗可能合并恐慌症、忧郁症、酒瘾药瘾等症状。

目前在治疗上,轻微患者会使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如暴露不反应法、社交技巧训练或是放松训练,严重患者除上述方式外,必须合并药物治疗。而焦虑体质被认为与脑部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缺乏有关,因此服用药物让脑部血清素增加可以改善患者容易焦虑的体质。

另外,还有一种交感神经抑制剂能在患者于暴露社交情境前服用,药效持续四小时,时间内可以让患者减少心悸、手抖、冒汗等焦虑症状,但血清素药物必须每天服用才会产生效果

怕生、害羞与社会焦虑症是一体两面的,伴随现在社会竞争性的激烈,加上性格、环境使然,有些人经常会因社交情境而感到焦虑、紧张或有担忧不安的情绪,导致学生考试失常、员工效率不佳等多种情况。黄长治呼吁,不要轻忽症状的发生,要尽早接受治疗,平时养成规则运动习惯,透过有氧运动增加体力抗压性,也可靠音乐的聆听舒缓身心。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