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与母亲】 宝宝肚子痛!小心肠套叠
5个月~3岁 肠套叠高危险群「肠套叠」是肠道像望远镜一般相互套叠的现象,好发在5个月以上~3岁以下的宝宝身上,发生比率约千分之一~千分之四,是这个年龄层最常见的腹部急症;其中,男宝宝罹患的比率又较女宝宝高,比例为3:1。肠套叠的形成有几种状况,其中最常见的是末端小肠(回肠末端)套入大肠造成肠子阻塞、肿胀,套叠部位大多位于肝脏下方(即腹部右方),按压此处通常会感觉有肿块凸起。
感冒、发烧 罹病前兆虽然肠套叠在临床上有9成都找不出明确病因,但曾经搜寻过肠套叠相关资料的家长对「轮状病毒疫苗会引发肠套叠」这个说法一定不陌生,到底轮状病毒疫苗会不会引发肠套叠?根据资料,1998年在美上市的「旧版」轮状疫苗的确会提升宝宝罹患肠套叠的风险,但2006年上市的新版轮状疫苗则不会有此问题。不过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医师江明儒也提醒,假使宝宝超过6个月或8个月(2剂型疫苗须在6个月前服用;3剂型疫苗须在8个月前服用)才服用疫苗,仍会提高罹患肠套叠的机率,这也是为什么医师通常会嘱咐家长一定要在期限内为宝宝施打轮状疫苗的原因。
前述说到有9成的肠套叠找不出病因,然而也有2%~8%的罹病宝宝可以找到病因;包括肠子有息肉、肠道长肿瘤(如淋巴癌、神经纤维瘤)或增生囊肿、淋巴腺、组织,这些疾病都会成为诱发肠套叠的病灶。另一方面,追溯罹病宝宝的病史可以发现宝宝在出现肠套叠征兆前大多有感冒、发烧的症状,目前已知C型腺病毒与肠套叠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也因如此,容易感冒的秋冬两季通常是肠套叠发生的高峰期。而由于5个月大的宝宝已开始进入摄取副食品的阶段,这些「新食物」的蛋白质在进入肠道后与派亚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接触、作用可能让回肠末端的淋巴组织增生肿胀,肿胀的肠道黏膜容易套进大肠内,因而形成肠套叠。曾做过肠胃手术与罹患「类过敏性紫斑症」的宝宝同样是肠套叠的高危险群。
规律疼痛、草莓色血便 典型症状有别于一般肠胃炎,肠套叠疼痛频率十分规律,约15~20分钟为一个周期,宝宝会间歇性哭闹复而安静。不过若迟迟没有治疗,宝宝的哭闹声就会愈来愈无力、虚弱,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也会愈来愈少,表现出休克的症状;一旦恶化成腹膜炎,哭闹声会转为呻吟声,一开始的呕吐也会因肠子卡住而转为吐胆汁,呼吸开始变浅变喘、活力下降并并发发烧。而除了大声哭闹,超过半数的宝宝还会解出类似草莓果酱的血便(粪便中混杂鲜血及黏液),肚子也会因肠子套叠而凸起肿块。综上所述,想要判断宝宝是否罹患肠套叠,可从有无「哭闹」、「腹部肿块」、「解血便/草莓果酱粪便」等3大典型症状来观察。然而江明儒医师也指出,并非每个宝宝都会完整表现出3种典型症状,目前统计仅有3成的罹病宝宝会同时出现这3种症状,因此只要宝宝出现3种症状中的1~2种症状,就有罹患肠套叠的可能,家长要有足够的警觉。有阵发性疼痛合并呕吐、腹部摸到肿块的宝宝,罹患肠套叠的机率大于90%,若再加上血便,则几可断定罹患的是肠套叠。
24小时→治疗黄金期在高达9成患者都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的是肠套叠是无法预防的,惟有落实鉴别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目前诊断肠套叠的仪器主要是超音波,准确度达98%~100%,因此若超音波诊断为肠套叠,宝宝只要在24小时内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反之,若没有接受超音波诊断、持续置之不理,一旦肠子破裂引发腹膜炎,死亡机率则大增。由此可见,肠套叠的严重程度与发现时间早晚有密切关联。
在确定宝宝「大肠包小肠」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治疗,也就是将套结的肠子复位。一般来说,肠套叠复位手术有3种方式,分别是从肛门处灌压空气、生理食盐水或水溶性显影剂,让治疗的媒介通过大肠把小肠往前推。通常肠子在手术后都可以顺利复位,但也有可能出现肠子破掉、腹膜炎或是肠子反复套叠的状况,此时就要请小儿外科医师介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是否有未发现的病灶。由于肠套叠有可能在3天内复发(复发机率约为10%),手术后一般会住院观察72小时,确定肠道完全复位后才会出院。
肠胃炎or肠套叠 看活力指数主要症状为腹痛、哭闹、呕吐、解血便的肠套叠由于和肠胃炎相当类似,常容易误诊为肠胃炎,先前即发生急诊室医师将肠套叠男婴误诊为肠胃炎以致宝宝枉死的案例,这也让许多爸妈胆颤心惊。江明儒医师指出,虽然肠套叠不易与肠胃炎区分,但仍可透过2项特殊症状使其与肠胃炎鉴别。首先,肠套叠的疼痛频率十分规律。其次,肠胃炎宝宝通常会持续表现出虚弱的状态,但肠套叠宝宝在疼痛与疼痛中间仍可以保持活力。
除了容易误诊为肠胃炎,肠套叠也可能与「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及「类过敏性紫斑症」混淆。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小肠先天性异常的病症,同样会解血便,但其血便是砖红色,不同于肠套叠的草莓果酱色。类过敏性紫斑症则是一种侵犯微血管及后微血管小静脉的过敏性血管炎,同样会阵发性腹部疼痛、解血便,但某些宝宝还会有解血尿、关节疼痛、身体浮现紫斑等症状。
记录症状 降低误诊风险冬末春初之际为肠胃炎好发时节,为免医师将肠套叠误诊为肠胃炎,当宝宝出现类似症状时,最好将宝宝粪便颜色、疼痛频率、疼痛发作间的活力状态记录下来,并在就诊时告知医师。
鉴别诊断难 超音波扫描最保险与肠套叠类似的病症不少,虽然可以借由细微的差异性症状与之区别,但毕竟并非所有宝宝都会表现出「差异性症状」,加上肠套叠宝宝不一定会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在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难度。江明儒医师强调,为保险起见,只要宝宝有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解血便等症状,最好立即就医,必要时做超音波扫描,以求在时效内鉴别病症并治疗。另外提醒爸妈,因为过敏食物会造成肠道淋巴结增生,有可能造成肠套叠反复复发,对特定食物过敏的肠套叠宝宝在治愈后应尽量避免误食过敏食物。
江明儒学历: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学士经历:台中荣总小儿科总医师、台中荣总小儿过敏免疫科研究医师现任: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采访撰文/戴筠咨询/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江明儒照片/本刊资料库
*更多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6年04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
*【婴儿与母亲】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