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八大」防疫关键曝!戴好口罩才是保命符 坐飞机勿靠近走道

▲即使体内出现抗体,专家建议仍应确实戴好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图/路透社

记者罗翊宬/综合报导

台湾面临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来袭,加上变种病毒来势汹汹,也令民众对于病毒如何传播更加感到疑惑。就有外媒分析8项防疫关键,包括施打疫苗并获得抗体后是否代表免疫、各种新冠症状、保持社交距离的理由、户外活动有无增加染病风险的可能等。

以下为美媒《纽约时报》整理的8项问与答

体内出现抗体是否代表能完全免疫?从目前现有的病例来看,抗体至少可在体内存在2至3个月,由于新冠感染者在对抗感染时会产生保护性蛋白,也就是俗称的抗体,不过令人忧心的是,部分患者仍有机会出现二次染疫的可能,其感染过程较长,在数周或数个月后才会有伤害。哈佛大学米纳博士表示,二度感染是有可能,不过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为恶化的机率极低。

新冠肺炎主要症状为何?新冠肺炎一开始主要是呼吸道疾病,除了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人会开始出现发烧、发冷、疲倦、咳嗽等症状,若演变至重症,则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甚至肺炎等症状,需要为患者提供氧气

然而在临床上,已经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的更多症状。美国疾病管制预防中心(CDC)于2021年4月将喉咙痛、发烧与发冷、肌肉酸痛列入早期症状清单,且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甚至嗅觉味觉灵敏度大幅下降,而部分年轻人则会出现手指脚趾长出红色与紫色病变,同时伴随疼痛感

何以证明保持社交距离能帮助防疫?由于冠状病毒多靠口鼻飞沫传染,飞沫在人类打喷嚏时最远更可飞溅6英呎(182.8公分),也因此美国CDC建议每个人的距离应至少保持6英呎,且即使保持最佳的社交安全距离,仍须如时配戴口罩,且应避免待在密闭的室内空间

户外染疫风险高低?莱斯特大学病理学家汤博士(Julian W. Tang)认为,开放的户外空间可帮助稀释病毒量,减少人们吸入病毒的可能,且病毒会被飞沫吹散、甚至被阳光杀死,但切忌仍应佩戴好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做好防疫基本功

是否有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

的确有证据显示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自然医学》2020年4月所刊出的文献指出,冠状病毒症状发作前2天最具有传染性,且44%新增病例是被无症状确诊者感染。世卫组织专家曾经表示,无症状确诊者其实非常罕见;不过如今该种说法已被彻底抛弃。

新冠病毒是否易藏于衣服或毛发中?可能会、亦可能不会,但各位读者应谨记进家门后的第一件要务就是「洗手」,若如时保持社交距离、配戴口罩,则无须过度担心。

不同血型是否会对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结果造成影响?欧洲科学家在研究中指出,遗传与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之间有很强的统计关联,从数据上来看,A型血患者在染疫后需要戴上氧气呼吸器的可能性相较其他血型者大幅增加50%。

搭乘飞机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自保?专家建议,在挑选航班座位时,应尽量避免靠近走道,而应选择靠窗的座位,如此可以大幅减少与潜在染疫者接触的机会。另外,在完成洗手后,还可以用消毒纸巾酒精清洁头枕处、安全带扣、扶手、遥控器荧幕座椅靠背或托盘处等。

★《宇宙人外信

:中英日韩四声道时事闲聊学单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