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要让孩子单独吃饭

「妈妈的味道」「栗子焖鸡翼」(图/《为孩子身心健康的23个饮食教育法》)

饮食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通过饮食,可以令孩子健康成长,更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调整孩子情绪,让孩子体验人生道理。从中巩固亲子关系,为孩子步向幸福人生的基础。

餐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堂

这是陈美龄博士第一本关于饮食教育的书。她认为餐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堂,是父母可以亲自教育孩子们的最佳机会。一起进餐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总结意见的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力等。所以她是不会让孩子单独吃饭的。

众所周知,她的三个儿子进入史丹福大学,她是如何通过食物培养他们的头脑和体魄的呢?

饮食教育是育儿过程的重要支柱

陈美龄博士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养育好孩子的重要条件。父母了解孩子的体质,要为孩子挑选适合的食物,教导他们烹饪的乐趣,让他们了解食物的质素,给他们享受人生的知识。

精彩书摘

绝对不要让孩子单独吃饭

Don’t let your child eat alone

不让孩子一个人吃饭的理由

吃饭不单是为了填饱肚子,储蓄能量,维持身体发育,也是培养孩子社会情感成长的活动

所以,我在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期是不让孩子单独吃饭的。

一方面是觉得不想他们寂寞,又觉得一起吃饭可以加深家人间关系、增强幸福感,但除此以外,其实还有更多理由。

理由之一,是为了清楚了解家人的身心状态

「今天你话很少,怎么了?」、「今天都没怎么吃,发生甚么事了吗?」

和孩子一同吃饭时,能观察到孩子的举止是否和平常有甚么不同,并追究原因,早些发现问题。

这样就不会因为处理得太晚,可把小事化无。

譬如,发现孩子开始有感冒迹象,就早点给他吃药。

发觉孩子似乎没睡够的样子,就让他早点上床睡觉

如果孩子有烦恼,全家人可以一起商量。

孩子出现不安情绪,大家一同给予鼓励。

共同用餐时间,是家长一天当中了解把握孩子状态的好时机。

家人围坐一团的餐桌, 是独一无二的学习场所

另外一个理由,是因为孩子们在餐桌上能学到很多东西。

可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总结意见的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所以我从孩子们小时候开始,就一直让他们和我们成人同桌吃饭。

有些家庭让成人和小朋友分桌进餐,这是可惜的,因为孩子们会失去学习的

好机会。

当孩子和成人一起吃饭时,可教导孩子们听别人说话,理解并消化说话的内容后,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把意见表达出来。

无论聊到甚么样的话题,我都会时不时突然地问孩子一句:「你们怎么想?」

一开始时,他们确实会答不上来,但慢慢地,孩子们因为不知道甚么时候会问到自己,于是就会开始好好听别人讲话,理解后,思考自己的意见,被问到的时间,发表出来。

自自然然,他们就会按照场合,学会如何说话行事。

学业上,这个习惯有很大帮助。

课室中,老师就是要求学生们聆听、理解、总结和发表,能做到这个过程的学生,特别优秀。

餐桌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学堂,是父母可以亲自教育孩子们的最佳机会。

单独吃饭对健康也不利

一个人吃饭,经常会份量吃得比较多。

尤其是开着电视吃饭时,因为注意力分散了,会感觉不到食物的味道和所吃的份量。

这是对身体健康明显的不利。

所以我不让孩子们一个人吃饭的。

「大家一起吃饭,饭菜会特别好吃哦!」、「大家一起吃会很开心哟!」这些话我不停地和孩子们说。

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谈谈正在吃的食物的功用、解释他们的个人体质。

因为这些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正在吃的时候教孩子的,所以给他们的印象十分深刻。

给予孩子精神支援的家庭料理

父母早上多忙也好,但总是努力为孩子做便当和早饭。

父母每天都会赶快回到家为孩子做晚饭。

可能你以为孩子并不会关注这些,但其实他们全都看在眼里。

孩子虽小,但对于你给他的爱,会全心全意的感受得到。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会越来越深刻地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

为家人做饭,是最直接的爱的表达。

家庭料理好不好吃,厨艺是否精湛,并不重要。

为人所爱,被人珍视,回家有热饭吃,孩子们都会记在心中。

现在儿子们吃到我做的菜,依然会发出感叹:「啊,感觉好安心。为甚么会这么好吃呢?」

家庭料理,就是精神食粮,每逢吃到,都能让孩子们重温美好的时光,供给他们安心和幸福的感觉。

(本文摘自《为孩子身心健康的23个饮食教育法》/万里机构三民书局总经销)

【作者简介】

陈美龄Agnes Chan

1955年出生于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凭一曲Circle Game走红港、台、东南亚;1972年凭借《虞美人花》在日本作为歌手出道。先求学于上智大学国际学专业,后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毕业。1985年首次回国表演,以《归来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结婚,翌年生下大儿子。1989年,前往美国史丹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课程。留学期间的1989年,二儿子出生。1994年获得教育学博士称号(PhD)。1996年三儿子出生。之后,除了参与各类演艺活动,也兼任随笔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日本抗癌协会「微笑大使」等,曾于香港及日本多间大学担任教职,现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顾问,活跃于各个领域。

2015年,继大儿子、二儿子之后,三儿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学录取,一跃成为话题人物。随着《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史丹福》、《40个教育提案──把快乐带回给香港学生》、《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让孩子面向未来――30堂家长必修课》等著作面世,引起很大回响,代表她已成为众人眼中的教育家

《为孩子身心健康的23个饮食教育法》/万里机构,三民书局总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