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日子》:孤独,但绝不孤单

《追光的日子》上线已有两周,独霸优酷校园剧热度周榜第1名,本周热度更是突破1万大关,人气直线飙升。

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青春剧,《追光》围绕着大多数中国少年们都得趟过去的经典命题展开——高考。对所有高三学生来说,这是人生的分水岭,是在集体中仍要孤独面对的战斗。

不过,《追光》不同于往日典型高考题材青春剧,它将目光放宽,将人物做深,以重返高校的“混混”郝老师为核心,不仅呈现了他带领的班级中复读少年们的青春群像,也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成年人职场等生活的真实面貌,真诚而不做作。

如此惊人的人物完成度,令在生活中奋力拼搏的观众们直呼“世另我”。

当好老师,“好难”

郝楠乍看上去不像是优秀人民教师的典范。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这给他原本就“好难”的人生难上添难。

他也曾带领高三的学生备战高考,教书拿过大奖。

但在高校经历了某件事后,现在的郝楠只是个在闹市区开台球厅被砸、整天带小弟厮混打架的“老大哥”。

因此,当郝楠终于决定洗心革面,重返高校带领复读班时,在教室里等待他的是一盒粉笔盖头的攻击,家长们劈头盖脸的质疑,以及办公室“精英”女同事的冷眼。

“他常年不在教学一线,对当今的高考形势了解吗?”

一本学历、教学资历深的李老师对郝楠充满质疑,职场中也处处针对。她的言行侧面体现了“社会精英”和“街头混混”的社会地位。

李老师所代表的,是职场中的“精英意识”。在她眼里,郝老师是个不靠谱的草根。

“已经高三了,这个时候换老师,也不跟我们说一声?”

家长会上,家长一个接一个对郝楠的业务能力提出质疑。高考日期逐渐逼近,分数线逐年提高,内卷压力下,这是学生家长充满焦虑的质问。

“你就是个街头混子,这样的老师,能带好我们吗?”

复读十四班“混混头子”王放誓死与郝楠作对,当过“社会老大哥”的黑历史像黑影般缠绕在郝楠的教师职业生涯中。

舆论被媒体无限放大的当下,郝楠顶着的压力不比流量明星少。

郝楠这个角色体现出的,是当代教师面临的职场压力、师生关系平衡中的压力,以及生活上的压力。

郝楠真的很难,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他的难,也是我们的难。

即便如此,郝楠仍旧坚持尽着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责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职场上无人伸出援手,就自己多努努力,凭实力赶上教学进度;

校园制度对学生不利,那就想办法改变它,让学生们吃上热乎饭菜。

学生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郝老师和学生们共进退。

支撑郝楠的,是教师父亲送给他的一块旧表、将自己从失足边缘拉回来的恩师,经常开导他的心理老师,大大咧咧的妈,还有自己忠诚的跟班小弟。

难,好难。

压力压顶,所以更要坚持,更要付诸真心,才能支起一片天。

就像郝楠第一次像十四班的学生们做自我介绍时说的那样:

郝楠的楠,不是艰难的难,是金丝木的楠。

古人拿它做房梁,做宫殿,因为它坚韧。

孤独,但绝不孤单

教师方面,郝楠在“整改”路上要独自面对职场和生活的难题。但实际上,学生们也是如此。

每个复读学生,都有自己不得不去面对的难题。

《追光》借高考这个元素,讲的不仅是高考这座大山,还有青少年在人生岔路口时,如何去跨过内心的那座山。

女主角任真要面对的,是复读一年的心理压力。家境不好的她,要边帮生病的母亲看饺子店,边对付在外滥赌的父亲招过来的讨房亲戚。

男主角高远要面对的,是哥哥的死亡阴影。面对因此抑郁的母亲,他被深深的罪恶感包裹,从丧失之痛中久久无法走出。

班上的其他学生,也面对着各自的烦恼。

王放是个富二代,但从未得到过父亲认可,因此他志不在学习,偏要出去混社会赚钱,借此超过他爸。

他的好哥们贾坤或许是小镇青年,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很少回来看儿子一眼。

梦想是进入央美的吴凯曾经遭受霸凌,沉默寡言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却遭到母亲的严厉制止,希望他过上安稳的人生……

总而言之,《追光》通过十四班不同境遇的学生,构建了高考复读班上青少年的真实形象,反映了当代原生家庭、校园霸凌、理想与现实的拉扯……等等社会问题和心理矛盾。

这些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内心,置孩子们于孤独无助的境地之中。

就像那句话说的,幸福千篇一律,苦难不尽相同。

处于这种境地往往是孩子无法选择的,只能默默接受。

不过,在《追光》中,以郝楠为首,十四班的少年们的身旁都有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将他们拉近光芒之中。

郝楠立誓决不放弃每个学生。因此,无论是他四处寻找疑似参与走私的王放,还是四处寻找缩进心灵角落的高远,他都秉持着这个誓言。

有了郝楠的“干涉”,学生们才从黑暗深渊中寻到了路,有了正视高考、改变命运的想法。

除了郝楠之外,高远和任真互相救赎,通过一次次交心温暖彼此内心的缺失。贾坤身边的老乡艾琳代替他的父母照顾他,在他最难受、最开心的时光中,都有艾琳的存在。

《追光》中,不论是少年少女还是成年教师,没有一个拥有完满的人生。正因为同样身处黑暗中,他们彼此才更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

在黑暗中的不止我们一个人。因此在追光路上,我们能彼此相伴,共同前行。

《追光》呈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不言而喻的“战友情”,以及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之间诞生的温情。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绝不孤单。这条路上,总有支撑着我们的人,扶着我们的肩膀,让我们去感受生命的光。

《追光》告诉我们,要如此相信。

图文|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