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迹32年 「吉祥鸟」朱鹮首次放飞秦岭以北

本报讯

朱鹮大陆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直到1981年,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这是当时全球仅存的朱鹮野生种群。32年后的今天,陕西将32只人工繁育的朱鹮在野外放生,它们能恢复候鸟迁徙习性,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更好地繁衍生存下去吗?

7月3日上午,秦岭以北朱鹮放飞仪式在陕西省铜川耀州区柳林林场举行。继陕西洋县、宁陕县等地野外放飞之后,来自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2只人工笼养朱鹮「翻越秦岭」,首次在大陆北方展翅翱翔。

曾经绝迹,32年后重归秦岭以北

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白色羽毛,略沾粉红色。7月3日上午10时,在工作人员的注视下,网笼内的32只稀世珍禽静静地等待着「离家远行」,回归真正属于它们的蓝天。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主要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丘陵地带,习惯在高大树木上栖息和筑巢,在水田河流浅滩、沼泽等地觅食。

20世纪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大陆大部分地区,自古被民间视作「吉祥之鸟」。然而,近100年来,朱鹮的生活却并不「吉祥如意」。

据了解,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环境影响,水田森林减少、化肥农药环境污染,使得朱鹮的数量急剧减少,在东亚地区各国先后绝迹。

大陆自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后,一直没有再发现朱鹮的踪迹,朱鹮曾被认为在大陆已灭绝。直至1981年,科考人员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7只野生朱鹮,这也是当时全球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

32年后,带着一份美好的寓意,32只「吉祥之鸟」的身影重现大陆北方。此次放飞的朱鹮中,成体14只、亚成体10只、幼鸟8只。

成体朱鹮由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根据洋县笼养朱鹮的谱系资料进行选择,系已经过2年以上野化训练的人工饲养朱鹮,初步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并且非常健康。所有朱鹮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为何选择在铜川放飞?

陕西省林业厅工作人员介绍,历史记载大陆北部东部地区都曾有过朱鹮的分布,此次释放地铜川市北部山区的耀州区沮河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区内多为宽谷浅丘地貌,河流纵横,形成洼地草甸等天然湿地,水生生物丰富,为朱鹮夜宿和筑巢提供了条件白鹭等朱鹮的伴生物种也常年在此栖息。

「经过专家反复考察和研究可行性,最终确定铜川为朱鹮在秦岭以北实施再引入工程的第一个试验区。这是探索研究朱鹮在秦岭以北地区生存繁衍可行性的重要突破,对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区、进一步扩大其栖息地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人员说。

放飞前进行适应训练,未来两年跟踪监测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不懈保护与饲养繁殖,朱鹮种群数量已由最初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1700余只。其栖息地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从洋县扩大到汉中、安康、宝鸡等3市12个县,人工饲养朱鹮也已分布到北京、浙江、广东等地。

然而,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湿地资源减少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朱鹮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脱离灭绝危险的物种。

「如何让濒危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野放是一种重要探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总工程师严旬表示,通过野化训练,恢复野外种群,让濒危物种回归大自然才是理想选择。

据工作人员介绍,6月23日,野放朱鹮已被送至耀州区柳林林场,安置在一个面积600平方米,垂直高度18米,配备了草坪、湿地、树木的网笼中,通过先期适应训练使朱鹮熟悉当地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为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干扰,本次放飞还采取了软释放的方法,即将网笼打开,让朱鹮自由飞出笼舍到野外栖息,同时为其中的6—10只朱鹮佩戴了无线电跟踪仪,便于后期监测跟踪。

从洋县赶来的苏红新与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将在未来半年内负责侦测此次放飞的朱鹮。

「每个跟踪仪重量在25到40克之间,电池有效期两年,之后会自动脱落。」苏红新说,「根据朱鹮身上发射器的不同频率,可以利用接收器在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侦测,以便随时观察、记录朱鹮的生存状态。」

「能否顺利过冬,是朱鹮野外生存的最大压力。」严旬介绍,根据记载,朱鹮本属于候鸟,随着环境变化现在变为了留鸟,「野外放归是一种实验,放飞能否成功,要看朱鹮是否会恢复野外迁徙的习性,能否建立野生种群,能否繁衍后代,这也是濒危物种生存必经的考验,如果顺利,未来可能在河南继续进行野放。」生存威胁仍多,还需各方保护

近年来,大陆不断探索濒危物种的保护举措,而野外驯养、放归自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十分艰巨的保护任务。

「首先,环境污染会对离开人工庇护所的野外种群造成生存威胁。」严旬告诉记者,以朱鹮为例,其进食的水田里就不能洒农药、施化肥,否则会对朱鹮的生理结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严旬说,这就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地方发展的矛盾,为此中央地方都会给予一定补贴,「国家林业局仅在陕西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补贴,每年都有六七百万元。」

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城镇化进程也在干扰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例如交通公路、铁路对兽类的影响就比较大。

近年来愈发猖獗的偷猎活动,更是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命。「对此我们特别加大宣传力度,而群众的保护意识仍需提高。」严旬提及一个细节,此次放飞活动中,安装设备的工人们就问:「你们从哪里买的这种大鸟?」

此外,禽流感等疫情和因近亲繁殖造成的遗传疾病和种群衰退现象,也需要保护人员时常防范。而随着濒危物种种群的不断扩大,相关部门的人手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目前在陕西洋县、宁陕、铜川、西安等地的朱鹮保护点,野外监测巡护人员有七八十人,而人工饲养的朱鹮数量为700余只,科研和监测跟踪人员的 数量明显不够。」严旬说,如何营造更为良性的野生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进一步发展扩大其数量和分布范围,仍需各方继续摸索。(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