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阿里山百年林业铁路 世界共享的文化景观

蒸汽火车行驶在林道上,百年运材的场景重现。(林务局阿里山林业铁路及文化资产管理处提供)

曾经以为要穿越时空才能看到的影像,2021年春,在阿里山上重现了。林务局阿里山林业铁路及文化资产管理处(简称「林铁处」)和嘉义林区管理处合作,由已高龄105岁的蒸汽火车SL-31进入水山支线,载出疏伐木,重现百年运材的场景。

阿里山林业铁路通车至今(2022)年已110年了。从1906年动工,1912年12月25日,第一车原木被运送下山,阿里山林业铁路如同一条生命的脐带,带动了嘉义城市的发展,也是提升国家GDP的重要产业。1914年「嘉义制材所」完工启用,担负原木加工的重责大任;根据1935年的资料,嘉义市每十人就有一人从事木材相关的工作,遂有「木都」之名。

后来林业政策转型,又遇阿里山公路加入竞争,铁路事业日渐萧条,期间又逢多次重大天然灾害,也历经BOT及委托台铁营运,直至2018年,行政院衡酌文资保存等多方因素,决议由林务局成立「阿里山林业铁路及文化资产管理处」专责机构,将阿里山林业暨铁道文化以「文化景观」的概念保存活化;文化部2019年公告「阿里山林业暨铁道」为台湾第一个国家级重要文化景观,我们方找到一条与自然、历史、庶民记忆、永续共存之路。

古典雅朴的北门车站,百年来,见证阿里山林业兴衰的历史。(图/林旻萱)

小火车的行旅

采访当日,晴天朗朗,我们从嘉义北门站上车,搭上往十字路站的阿里山小火车,一路有导览老师伍于尧(人称小伍哥)与我们同行。他成长于蒸汽火车将退役的时代,火车的鸣笛声是他儿时的回忆,追火车则是青春期的印记。

「阿里山林业铁路是一条厉害的路线,」小伍哥说,当年从海拔30公尺,爬升到2,000公尺的二万平站,途中经历热带、暖带和温带,窗外的景色也由热带常见的龙眼树、槟榔树,途经茶园、竹林,再进入柳杉、红桧、扁柏的世界,一路树景丕变,生气盎然。

伴着列车隆隆的行进声,小伍哥说,从北门到竹崎是平地段,1960年代,公路运输尚未兴起,铁道运输还很繁忙,每逢甘蔗产季,林铁每天要开出四个班次,载运甘蔗送往南靖糖厂,他和同学会三五吆喝骑着自行车,在鹿麻产站到竹崎车站间等火车,追火车偷甘蔗是那段青春期的记忆;许多年后,由官民共同出资,沿着铁道辟建的「满竹自行车道」,让居民重温了当年追火车的回忆。

火车过了竹崎站,便开始爬坡。途中会经过多个180度的弯道,小伍哥提醒我们探向窗外,看车身成U字形的曲线,车头可以跟车尾打招呼的有趣景象。

进到独立山后,小伍哥不时以远处的地景为定位座标,让我们了解火车是如何绕着山边回旋爬升,盘旋到山腰间,行过山背,再回转到山的这一面,每绕一次,火车就爬升近百公尺,然后离开独立山。第一次搭林铁要了解火车怎么转怎么绕,着实不容易,「多来几趟就可以懂了」小伍哥笑着说。

屏遮那站到沼平站间,采用多个一进一退类似爬楼梯的「之字形」工法,也是为了克服山区腹地不足、降低轨道坡度而设计的工法。

小火车最终停驻在十字路站,目前林铁本线只行驶至此,前方42号隧道因杜鹃台风损毁尚在重建中,全线通车预计等到2023年。

再现制材聚落

返回山下,拜访邻近北门站、有「东洋第一」称号的「嘉义制材所」。由导览老师娄成国讲解,制材所园区包括制材工场、动力室、锯屑室、干燥室等建物。山上的原木会进到厂区进行加工,是嘉义木材产业的基础。娄成国说,当年吊运原木用的天车高有20公尺,在厂区内移动吊运原木,进到制材工厂里加工。

厂区内有自给的发电系统,安装从英、美、德各国进口的制材机器,在百年前,原木能自动送进产线的自动化流程,是多么先进的光景。干燥室则是采自然循环推进式热气干燥法,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循环方式来调节风速、温度、湿度,干燥木材。而今,诸多场域已修复保存并登录为历史建筑,让后来的我们能够在原址遥想当年的荣景。

一趟跟着原木的小旅行,回首来时路,以当年的人力物力,架筑了这条爬升到2,000多公尺高的轨道,百年前的工程得以保存维运至今,这一切着实不易。

嘉义制材所内陈列巨木如何被裁切成木材。(图/林旻萱)

嘉义制材所的空间被修复保存并登录为历史建筑,让我们能够在原址遥想当年的荣景。(图/林旻萱)

登山铁道之最

嘉义木业的欣欣发展,一切的原点始于1899年,日本发现了阿里山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纳用林学博士河合铈太郎建议兴建登山铁道,并采762mm窄轨、Shay火车,以利在窄隘的山区爬坡转弯。

阿里山铁路是台湾唯一一条结合森林铁路与登山铁道的铁道系统,隔几年成立的太平山、八仙山林场均采索道运材,铁道专家苏昭旭说:「这与科技史演进有关。」1903年,飞机方问世,汽车公路到1920年后才普及,铁路可说是陆地运输的动脉,阿里山采用美国森林铁道的开发技术,以今日观之,虽非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但实是当时科技与工法之集大成。

苏昭旭说:「世界登山铁道的五种工法中,阿里山就用了四种,180度的马蹄弯路线是其一,第二是独立山的螺旋型路线,第三个是之字形折返路线,第四则是Shay蒸汽火车。」要爬山,火车要有一定的本事,美国Lima公司出品的Shay蒸汽火车,是专为登山铁道而设计,将汽缸直立减省空间,且十足有力,山上的巨木都是靠着Shay载运下山。

尽管制造Shay的美国母公司早已歇业,但靠着北门修理工厂自行锻铸零件、维修,阿里山的Shay火车们,一直服役到1969年才开始逐一退休。2000年,26号蒸汽火车修复成功,如今31号、25号也成功修复上路。全世界保有Shay的国家不多了,还能够动态运行的更是少数,台湾保存的这批古董级的蒸汽火车,着实是世界的珍宝。

总结地说,「阿里山铁道是当今世界集登山铁道(坡度超过50/1000)、高山铁道(海拔1000公尺以上)、森林铁道(伐木)于一身的铁道遗产。」苏昭旭说。「同时也是亚洲海拔最高的窄轨登山铁路,拥有世界最复杂的同心圆螺旋线,世界762mm轨距、海拔落差最大的铁路。」而且,阿里山林业铁路与日本、印度、英国、瑞士及斯洛伐克等国多条路线结为姊妹铁道,与国际交流频繁。

搭小火车上阿里山,窗景收罗了不同气候带的风景。(图/林旻萱)

是台湾的、也是世界的资产

去(2021)年,台湾设计展移师嘉义,林铁处安排了百岁的蒸汽火车出场,行驶嘉义到北门区段,成为活动的亮点。

林铁处成立不久,即迎回在嘉义公园长住44年的SL-21蒸汽火车,启动修复行动,目标是让火车回到阿里山运行,并且同步记录修复作业,编撰维修手册,传承技术。这些努力,源自处长黄妙修到国外参访时的体悟。她曾到欧洲拜会,递出名片,报上台湾阿里山铁路的名号,大家马上眼神一亮,「我从别人眼神更知道我们是特别的」,黄妙修说。台湾能修复Shay火车是很厉害的一件事,「他们都感谢台湾这百年来的维护,希望台湾能继续保存Shay火车,说有困难时他们愿意全力协助,因为这是全世界铁道的文化遗产。」也如同2018年,日本颁给台湾阿里山森林铁路「海外鉄道特别赏」一般,破除了地域、所有权的概念,无庸置疑,阿里山林业铁路是全世界的文化资产。

与山林共好

阿里山的资产不仅止于铁道、火车,「阿里山的魅力是串联了森林生态、铁道技术、林业生产、产业生活以及人文艺术的总和。」黄妙修说,「是所有有形、无形的,共同编织了阿里山的独一无二。」

时至今日,阿里山的日出仍是许多中外访客对台湾的记忆,每天凌晨早起的游客摸黑到祝山观景台等待日出;小笠原观景台360度无遮蔽的视野,可以一览玉山群峰,层层山峦、云海,如泼墨山水画。春天是樱吹雪的时节,秋天的阿里山是银杏、枫红的舞台,夜晚的小笠原是天文的讲堂,还有千年的神木群,经过多少风雨飘摇还屹立在此。

近年来,林务局推动「森林疗愈」,阿里山是其一的示范场域。台湾森林保健学会副秘书长林家民指出,从科学的实证显示,参加一回森林疗愈,通过专家的引导,用五感来体验大自然,能够缓解忧虑、降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生理方面也能有效降低心跳、血压等。林家民会安排成员漫步在少人的水山步道,享受山林的芬多精;在赏日出的人潮散去后,留驻在祝山、小笠原平台,独享一整座山的悠闲与宁静;赤足踩上草地,打开听觉,聆听流水、鸟鸣的声响,以五感体验自然;或是找一棵大树,或环抱、或倚靠,跟它静静相处一刻钟,阿里山有十足的潜力成为国际级森林疗愈基地。

阿里山区域开发得早,当地生态调查也起步得早,许多新发现的物种都以阿里山为名,林务局出版的《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图志》书中,搜罗自1896年有正式植物调查记录的120多年来,植物分类学者以「阿里山」命名的120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又有55种属于台湾特有种。如阿里山繁缕、阿里山当药、阿里山十大功劳、阿里山油菊等。

海拔904公尺的梨园寮车站是萤火虫名所,有「萤河铁道」之称,阿里山区域终年有萤可赏,黑翅萤、大端黑萤、端黑萤、山窗萤、锯角雪萤及神木萤,从春初到冬末,随季节上场,萤火虫是水质和环境指标昆虫,当地生态复育足见成效。梨园寮站至交力坪站之间的太兴村,每年有上千万只黄头鹭由北往南迁徙,是秋天限定的特色生态景观,壮观的景象被称为「万鹭朝凤」。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内,台湾特有种蓝腹鹇、台湾山鹧鸪、帝雉不时在园区里不惧人地闲晃,眠月线的路径上有台湾一叶兰自然保留区,小笠原观景台有山羌自由踱步。这一派和谐共存的景象,让人遥想一路来的林业政策;昔日以开采山林为重,今日以「永续林业」为本,而我们,正寻着与山林共好的方向迈进中。

本文作者:邓慧纯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2.1》)

《台湾光华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