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台湾的巨变 台史博出版《福尔摩沙的巴克礼》一书

史博台南神学院共同完成《福尔摩沙巴克礼》一书出版。(图/文化部,下同。)

记者蔡绍坚/台南报导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与台南神学院张瑞雄牧师齐力完成《福尔摩沙的巴克礼》(Barclay of Formosa)一书,已于近日翻译出版,希望于巴克礼逝世80周年的同时,依此纪念这位飘洋过海,对于宣教拓植、关爱台湾土地与人民的付出与生涯,在台湾深耕超过一甲子的传道人,致上敬意;台史博也将与南神接续推动「台湾史料集成之基督长老教会资料汇编」的相关计划

这本由万荣华牧师(Edward Band)于1936年执笔的传记,对于出身苏格兰长老教会巴克礼牧师(Thomas Barclay),投入海外宣教的历程,有着详实的描述。书写过程中,万荣华运用教会书信日记回忆录等资料,将巴克礼远渡重洋来台,引入高等教育,创立台南神学院,将教育与科学、传统知识结合,培育在地人才;于清日甲午战争,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协调交涉日军进入台南;引进现代制版印刷,发行台湾首份报纸:台湾府城教会报,来宣扬教义和教育信徒;改译新旧白话圣经,编纂字典等,为台湾留下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与重大影响。

在书中,作为后辈的万荣华,对于前辈巴克礼的崇敬,充分显露于字里行间,除了情意真挚的日常观察,还以幽默活泼的文笔刻画巴克礼一生严谨平实的行事风格。这不仅是一本个人传记,记录着巴克礼俯仰无愧的崇高人格,彰显这位上帝忠心仆人,从青春到暮年,无畏疾病挫折,在南台湾担负教会舵手要务,为传讲福音,奉献超过一甲子的身影,其实也是代表南部基督教传教过程中关键的历史缩影

巴克礼与万荣华牧师,这两位长老教会重要宣教师以流畅文笔,为那段台湾遭逢巨变时刻,写下动人篇章,同时也将19世纪后半,与20世纪初期的民间社会,多所观察纪录,由他们亲身经历的角度出发,来看宣教的方法和过程:外来的基督教如何在跨文化领域的激荡里,以西方医疗、教育、神学等领域的实践,把当时台湾社会推向现代化大道。而乙未役所掀起的时代巨变,殖民统治者又将带来怎样的骚乱与冲击,这其间的社会氛围族群互动,人们的应对,我们都能于宣教师们的叙述中洞悉理解。

台史博表示,感念张瑞雄牧师的慨然付出,也衷心期盼以这本传记作为起点,随着今(2016)年即将开展,长老教会首位宣教师:李庥的书信编译工作等一系列与南神合作的译介计划,希望陪伴社会大众广泛深厚地认识、融入巴克礼、马雅各、李庥、万荣华等宣教师所描绘出鲜活的台湾记忆,借着多元史料和不同视野,丰富活化历史的诠释,也借由重新讲述这些人、这些事,与那些历史转捩点上的福尔摩沙,重逢相遇。

▼编辑团队至巴克礼牧师墓前献上《福尔摩沙的巴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