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辅助居家医疗 监测数据传入手机 病患家属:我很安心

都兰诊所所长余尚儒与护理长杨斐卿探视在宅住院个案。(林周义摄)

都兰诊所所长余尚儒探视居家医疗个案。(林周义摄)

健保署长石崇良(右2)与都兰诊所居家医疗团队合影,并与团队一同到府探视病患。(林周义摄)

健保署将推动居家医疗的改革,导入科技工具,实现在宅住院的目标。由于国内给付条件尚未到位,在正式试办以前,仅有零星医疗机构试行,台东的都兰诊所就是其一。56岁的林先生,照顾失智妈妈7年,因就医不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受居家医疗,诊所医师导入科技工具,为妈妈远端监测呼吸、血氧,数据直接传入医疗团队Line群组,他感到非常安心。在医疗团队照护下,妈妈也在家中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哩路。

林先生的母亲86岁,7年前因家人过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状况急转直下。患有失智症的她,过去能自己走路、吃东西,稳定到台东马偕医院回诊,但去年状况越来越差,生活无法自理,连坐轮椅也很困难,回诊越来越辛苦。

从林先生居住的地方到马偕医院,需要耗上半天时间,不仅妈妈不舒服、体力不好,喊着要回家,对照顾者也会相当疲惫。林先生因哥哥过世,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妈妈,工作、家庭两头烧,好几次带妈妈就医时还闪到腰,无法好好工作。

透过姊姊的介绍,林先生得知都兰诊所的居家医疗服务,他抱持者「试试看」的想法申请。出乎意料的是,医疗团队开着专属的车子上门,走出来的除了1名医师,还有2~3名护理师,在家中就能插健保卡,调出在马偕医院的就诊资料。相较之下,到马偕医院就医得华山高~4小时,看诊只有10分钟,过去是他们为了就医而奔波,申请居家医疗后,则是医护人员奔波。

「医护人员到家里,来回得花上1~2小时,竟然可以如此付出」,林先生直言,在宅服务对医疗团队简直是做功德,不是为了赚钱,令他相当感动。今年妈妈过完年后身体每况愈下,医师评估妈妈有住院需求,为妈妈安排在宅住院,透过科技的辅助,远端就能监测呼吸、血氧,直接将数据传入Line群组,医护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看到,令他非常安心,原来在宅住院也可以这么可靠,妈妈后来也在熟悉的家中走完人生最后一哩路。

都兰诊所护理长杨斐卿说,医疗团队使用的是国内厂商自行研发的智慧照护帮手,只要放在床垫下,就能监测呼吸,再串接血氧机,夹在手指上,就能同步将数据一并传入手机。健保署长石崇良说,这项工具原是为照顾独居者而用,了解对方是否翻身,若未翻身,加上电话不接,就表示状况危急,必须立即启动协助。如今这项工具已能用在在宅住院上,为无法下床的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