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和數位普惠金融 青年不被騙

毕业季快到了,又有一批社会新鲜人加入职场。对这群积蓄有限、尚未有充分信用纪录的青年来说,金融服务同样需要被充分照顾。日前受邀参与金融论坛,许多专家学者和实务界朋友都认为,在数位金融与AI金融快速发展下,网路原生代的Z世代将成为新客群。推展青年数位普惠金融,照顾每位青年,加强金融素养教育,不被诈骗引诱,是台湾金融产业永续发展的另个重要议题。

青年的数位普惠金融(DFI),是指使用数位金融服务来推进普惠金融,包含运用数位方式,向被传统金融忽略、没有信用纪录的社会新鲜人提供一系列适合他们的金融服务,并以年轻客户可承受、业者可永续负责任的方式来提供。

国际上早已将青年DFI列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二○二○年发布的「促进青年普惠金融报告」指出,数位金融科技有助于大幅提升青年DFI的可及性,建议各国推动包括:将青年声音纳入DFI政策和计划,收集和使用去识别的青年特定DFI数据,并要考量会影响青年DFI的经济、社会、文化、性别与宗教因素。

其次,要积极建构负责任的数位金融服务,提供有利、有韧性的环境。例如可信赖且安全的数位身分系统;支持推动对青年友善的数位金融产品;支持利益关系人参与,鼓励合宜的公私协作;考虑青年在数位环境中的需求、风险和脆弱,并兼顾审查与年龄相关的监管要求,确保适当性。更要导入资源,提高年轻人的金融和数位素养。

在美国,提升青年的金融素养和能力,已是教育和金融体系协力合作的政策。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的实践方式为例,CFPB金融教育办公室制定了关于美国青年金融教育和能力的政策建议与白皮书,包括从「K到12」(幼儿园到高中)的金融素养基础教育、把理财教育引入标准化考试、创造创新的实践学习、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机会和激励措施、鼓励家长讨论理财话题等等,全面提升青年的金融素养。

CFPB并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合作开展与金融知识和教育相关的计划,提供课程和教材,强化年轻人对金融的理解。著名的FDIC「年轻人明智理财」计划即是一例。

至于我国,虽然金管会已跟随国际趋势,将金融素养教育列入普惠金融重要指标,且透过公平待客原则要求金融机构重视年轻消费者保护,可惜金融素养在教育体系中并未跟上先进国家。金融研训院与Dcard合作进行的二○二二年大专生金融生活调查即显示,逾七成的大专生觉得学校课程对生活财务的助益低或极低,学校正规教育无法有效提升金融知识,年轻族群多仰赖网路自我学习。

以台湾年轻人使用数位网路的高普及率和数位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年DFI可及性很值得期待;然而欠缺充足的金融素养教育,不但会造成青年DFI的重大阻碍,更会让年轻人成为被虚拟货币、先买后付(BNPL)、网路钓鱼等诈骗锁定的牺牲者。金融素养教育的关键性可见一斑,已是必须急起直追的国家永续政策。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永续创新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