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視角:迎接開學後的國際書展

当读者们以新的视角端详展位时,心中就浮现出版社新样貌;创意,常带来生命力。图/张俊哲

每逢台北国际书展,各大出版社无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要吸引人潮,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今年的挑战更大。究其因,书展在开学后才开幕,恐造成平常日的人潮骤减。就算周末加开到晚上十点,同学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品尝丰盛的知识飨宴,也只能狼吞虎咽,殊为可惜。

其实我也曾罹患类似的「知识消化不良症」,只不过当年困扰我的是国际会议,而非国际书展。面对上百个专题演讲和学术海报,我曾无所适从,只能跟着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同仁们赶场。遇到他们各有所好时,我只能临阵脱逃。当时最令我痛苦的是会场中的那份迷惘,以及会后的那份失落;我仿佛置身在无助的时空,不知如何探索。曾迷航在书海和讲座中的读者们,很可能有过相近的焦虑和挫折。

我原以为自己还不够热爱科学,才会在学术会议中迷失了方向。后来,我察觉到同事们能从容不迫地做出了选择,乃因他们事先做足了功课。在赴会前,他们就系统性地检视了讲者的讲题和摘要,接着标示出席的优先次序,甚至还会主动和讲者联络,征询会后洽谈的可能性。其实要执行这些前置作业并不难,但唯有事先预习,方能在会场聚焦,进而产生了「新视角」来洞悉知识。因此在踏入书展会场前,我建议读者们可先上网,由书展官网海选感兴趣的书目和讲题,然后加以排序。很可能这个花不到一小时的行前作业,将在展场带给您充实而愉快的一天。

根据过往的经验,书展最令人着迷之处,莫过于各展位的创意设计,以及各讲座的温馨互动。诚如前述,行前规划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然而我仍建议读者:请预留大约三分之一的行程「漫游」,容许自己在那个时段随意遨游,或翻阅自己原不感兴趣的书,或旁听不在规划名单中的讲座,甚或和未曾谋面的作家打开话匣子聊聊。这个类似下课十分钟之举,可能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与乐趣。例如我好几项跨国计划的开展,以及和未曾谋面的作家变成好友,都是在会议或书展的「下课时间」,所擦出的火花。因此,预留部分时间给「不规画」的行程,也算是行程规画的一部分。

我觉得书展好似人生缩影:它既有开幕、闭幕,也有过程中的琳瑯满目;我们始终无法窥其全貌,却可用不同的视角端详,以防以偏概全而失真。因此,我们大可抱怨书展在开学后才开幕,但在落幕时,一连串的怨言仍然于事无补。抱怨易使我们的视角僵化、视野窄化;这好比虽身处辽阔的森林,却仍猛盯着手机,然后感叹萤幕不够大。其实把压力视为助力,就是化危机为转机的第一步,也是面对压力的「新视角」。既然受到限缩的时间还是时间,我们何不好好把握在场的每一分钟?书展见!(作者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