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任内还债530亿 财政局轰「胡诌」反击质疑
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后透过市府内部基金调度的方式,偿还市政府债务,还债形象深植支持者心中;根据北市财政局最新统计,已于10月18日再增加债务还本10亿元,未偿债务余额下降至938亿元,更让柯文哲4年还债绩效达历史高峰的530亿元。
针对柯文哲屡屡创下还债数字纪录,敌对阵营多反击是「财务调度」,意即「作帐」,非真正还债。议长吴碧珠也指出,柯市长引以为傲的完债数字是帐面的处理,「这是属于会计帐务上的处理方式,并不是还债的能力」;吴说,审计处非常清楚,减少债息支出并不是债务支出,近年来市府管辖的各种基金专户纳入调借款项,虽然有助提升公库的资金运用效能,减少债息支出,并非债务。
对此,财政局长陈志铭重砲批评「对财务及预算毫无概念的胡诌」,他表示,无论是政府或公司运作都要考虑「现金流」,也就是说要设法让「收入进帐」赶在「支出出帐」之前,如果来不及就必须办理短期借款支应,也就是俗称的「周转」。
陈志铭解释,以市府的重要税收为例,房屋税在5月陆续进帐、地价税在11月陆续进帐,难道在资金未进市库前,整个市府就搁置不运作吗?当然不是,此时财政局就需调度资金让市政能正常运作、让厂商能拿到款项、让员工能领到薪资。调度资金可以选择向银行短期借款,但要付利息,也可以选择向市库(纳入集中支付的基金)周转,等税收陆续进帐后再归垫予市库,亦即所谓的财务资金调度。
对于「拿基金去还债」或「作帐」的说法,陈志铭表示,除债务基金外,其余基金的资金均不能用于还债,只能用来调整賸余的债务结构,「如果作帐可以变出资金,那每个地方政府就拼命作帐吧!但可能吗?相信审计单位比行政单位还要精明。」
陈志铭强调,设法把原本要给付银行的利息钱省下来,再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增加债务还本,这样的还债速度才会快,也才能减轻台北市下一代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