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视野-疫情下 莫忘塑胶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

疫情三级警戒餐厅禁内用,今年5月到6月废塑胶盒、盘的回收量,较去年增加已超过三成。图/本报资料照片

COVID-19疫情爆发至今未见缓歇,对全球的社会与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减塑政策也跟着变动。在英国原订去(2020)年4月要实施的一次性塑胶吸管、塑胶搅拌棒、塑胶棉花棒禁令,已因防疫考量,延后6个月实施。美国加州州长也宣布,一次性塑胶袋禁令暂停60天。我国环保署今年5月12日亦宣布,因应疫情暂时开放使用免洗餐具。由此来看,原有的减塑政策已因防疫需求,被迫放宽或延期。

在疫情影响下,民众大量使用口罩和手套,造成塑胶用量激增。像是医疗级手套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PVC)塑胶,而医疗级口罩的不织布则是由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两种塑胶组合而成。根据2021年欧洲环境署(EEA)公布的《COVID-19使用一次性塑胶对欧洲环境的影响》报告指出,口罩的进口量相较于疫情前,成长一倍以上;手套的进口量则是增加80%。这些一次性口罩、手套容易被随手丢弃在大自然环境中,裂解成更小的塑胶微粒对土地以及海洋造成污染。同时,大量的口罩与手套,在制造、运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虽然欧洲整体的塑胶包装产量,在疫情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减少约227,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也减少770,000吨。但在一次性塑胶包装上,因防疫所需,电商和物流产业从2020年3月至9月使用一次性塑胶包装用量,创下新高,总数达11,400~17,600吨的塑胶包装。这些增加的一次性塑胶包装用量,在生产、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都将对环境和气候造成影响。

一次性塑胶的种类相当多,例如工业用塑胶膜、保鲜膜、垃圾袋、塑胶袋、塑胶免洗餐具、食品包装、商品包装等。这些使用一次就被丢弃的塑胶,也称为一次性塑胶。

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餐厅将经营型态改为外带或外送。可以预见,一次性塑胶包装用量将会增加。不过,欧盟的报告并没有分析欧洲餐饮业在疫情期间,使用一次性塑胶包装真实的数量。

此外,欧盟公布的报告中,仍有相当多的一次性塑胶,如食品包装、一次性塑胶医疗用品、电子产品的使用量与销售量等,均缺乏相关统计资料。这也表示,有更多的一次性塑胶,对环境以及气候造成的影响,无法真实揭露。

借镜欧盟经验,台湾自5月本土疫情爆发以来,民众在家防疫,大量依赖外食与外送服务,似已无暇兼顾一次性塑胶包装减量使用的问题。根据环保署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5月到6月废塑胶盒、盘的回收量,较去年增加已超过三成(31.5%)。可见台湾必须正视减塑问题。

塑胶循环再利用,为全球减碳的指导方针,即使因疫情中断,仍须设法提醒民众注意。例如应强化一次性塑胶在生产、消费、焚化的相关数据监测,并将这些资料应用在塑胶循环再利用上。再者,研究塑胶替代材质和绿色设计,针对企业、消费者规划更友善的塑胶回收以及再利用政策,发展医疗器材可重复使用的技术等等。

目前台湾市面上,已能买到可重复水洗使用的口罩。显示台湾的纺织产业,已具有塑胶循环再利用的技术和理念,消费者也愿意支持可重复使用的商品。在这样的立基点上,政府可于防疫安全前提下,积极推动塑胶再利用的相关政策。民众也应自我节制一次性塑胶的使用,共同在台湾做到防疫不忘环保减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