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野生贝类较易吞食微型塑胶

环保署主任秘书蔡鸿德说明从源头减量,避免塑胶垃圾泛滥的作法。(廖德修摄)

环保署昨(25)日发布微型塑胶调查结果,引起外界一些质疑,环保署今天又召开记者会说明。有关贝类部分环境检验所组长杨喜男表示,据2017年联合国鱼类水产品中含有微型塑胶报告,即使海产中含有微塑胶,对于人体健康所造成的风险亦不高,请民众放心食用

杨喜男也公布这次调查采样的地区以及检测结果,贝类含有微塑胶的数量是以野生者较多,可能因存活时间较久的缘故。而养殖的贝类因会固定采收,体内留存的微型塑胶通常比较少,民众不必过分担心。

以地区而言,金门北部海滨的石蚵体内微型塑胶最多,平均每克有5.22个最多,判断是受到大陆海漂垃圾的影响。养殖贝类以牡蛎而言,含微型塑胶最多的是东石的牡蛎,每克含3.52个最多。但野生的贝类一般人不会食用,养殖贝类中微型塑胶量的含量也不致造成健康风险。

国人关心的是自来水含有微型塑胶的问题,环管处科长郭孟芸说,去年美国民间也有类似的调查报告,但国际间并未呼吁不要喝自来水。将来国内饮用水是否要订定微型塑胶的限量标准,环保署会依据国外的相关健康风险影响评估,只要国外的调查研究有结果就会跟进,并拟定国内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环保署主任秘书蔡鸿德则表示,微型塑胶都是塑胶垃圾经过长期阳光照射,以及脆化分解破碎的结果;环保署会针对源头减量、预防与移除、研究调查及扩大合作等四个面向,尽量减少微塑胶泛滥对环境的影响;在国际上对于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报告出炉前,先做好塑胶减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