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量食用贝类! 三仙台寄居蟹惨背「塑胶瓶盖壳」

▲三仙台寄居蟹无壳可背,只好取用海里垃圾塑胶瓶盖壳。(图/邱郁文提供,下同)

宠物小组综合报导

「如果,这不是上天开的玩笑,就绝对是警告人类活地狱。」国立成功大学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于16日夜访台东三仙台,发现沿着步道上所看到的14只短腕陆寄居蟹,竟都背着塑胶瓶盖壳、垃圾壳,还有一些残破不堪的化石壳,甚至是根本无法保护身体小壳

邱郁文说,这些看似滑稽的闹剧,其实背后隐含了更深层意义,可利用的壳资源严重不足,寄居蟹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壳,所以只好「将就」使用了人类所制造的塑胶垃圾壳或者不符合自己体型的小壳,那为何会有壳资源不足的情况发生呢?其实是因为海岸线被破坏之后,螺贝类栖地消失,大自然海里提供贝壳的软体动物减少,以及沿岸的水质变差,再加上人类大量食用大型贝类生物,但又不会将之回收,甚至到海边捡拾贝壳,导致海里的贝壳越来越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寄居蟹才会取垃圾来作为保护壳。

壳源严重不足,寄居蟹取用不适合的壳无法蔽体。

另外,因为塑胶瓶盖内侧较光滑,无法让寄居蟹的腹肢稳定地勾住,破损的壳也较难发挥保护机制,无法让寄居蟹的大螯如天然螺壳一般可以有效的形成密闭的防守位置,除此之外,也无法防止身体水分的蒸发,更别说母蟹繁殖期顺利抱卵释幼了。

邱郁文表示,目前小野柳管理站有募集贝壳的活动,但因为蟹多人力少,以及距离因素,要完全拯救三仙台的寄居蟹有点困难,目前可能需要再加强宣导教育。邱郁文说,若真的要「治本」,需要人类的觉悟、栖地的复育污染的削减,还得做好渔业资源管理,那可能还要再好长一段时间。但短期之内能急救的,也就是呼吁大家,不要再到海边捡拾贝壳了,可以的话,也希望能把食用完的贝壳回收,带到海边,把寄居蟹的「家」还给牠们。

▲残破不堪的壳无法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