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寄居蟹找不到壳背 海生馆抢救

地方中心屏东报导

屏东车城后湾海岸寄居蟹重要栖地,但99%的寄居蟹以易碎蜗牛壳为家,栖地也遭人为开发破坏,海生馆积极抢救,除与当地居民合作呼吁民间贝壳外,也积极投入寄居蟹微栖地的研究、海岸林栖品质调查、后湾海岸软体动物资源调查,及结合社区进行海岸林巡守与海岸复育

▼栖地遭破坏,寄居蟹找不到壳背(图/海生馆)

海生馆表示,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垦丁的海岸发现许多寄居蟹背的都是非洲大蜗牛的壳,这些蜗牛壳薄又易碎,一被踩踏或者在降海时要爬过高达2公尺的水泥堤防,失败跌下后往往会摔破壳,摔破壳失去保护的壳往往会造成寄居蟹死亡。

为什么适合的螺壳会越来越少?海生馆表示,主要是这些适合寄居蟹壳型的蝾螺赤旋螺游客到垦丁海产店常常会点菜色,在过度捕捞的过程中,螺连壳都被送到餐厅,最后被当成垃圾丢弃,所以海边没有大壳,许多寄居蟹只好使用小号空壳,而加上游客随手捡拾,贝壳被带回家里,海边可以利用的壳就越来越少。

▼栖地遭破坏,寄居蟹找不到壳背(图/海生馆)

此外,海岸污染土地开发加上海岸林破坏,海岸栖地变化,软体动物没有足够的栖地栖息,将造成壳源的补充越来越困难。

▼栖地遭破坏,寄居蟹找不到壳背(图/海生馆)

海生馆表示,后湾除了椰子蟹外,还有灰白陆寄居蟹、短腕陆寄居蟹及蓝紫陆寄居蟹。这三种陆生的寄居蟹终生都要背着软体动物死亡后所留下来的贝壳,借着贝壳的保护牠柔软没有钙化外壳腹部以躲过天敌的攻击,并利用合适的壳型和螯与壳口的密合程度保持抱卵时受精卵的湿度

每年农历三月到十月时是寄居蟹的产卵期,牠们在晚间从海岸林缓慢地爬到海浪释幼,完成释幼后再慢慢地爬回海岸林躲藏。

寄居蟹妈妈释幼的过程充满了危机,在穿越海岸林和海水间的沙滩时会被好奇的游客捡拾甚至带走;当到达碎浪区释幼时,不合身或太轻薄的外壳会让寄居蟹被浪卷走;当完成潮间带释幼放出发育蚤型幼虫期的幼苗后,在回程时偶而会被游客不小心踩破壳。

海生馆表示,这些陆生的寄居蟹可以说是台湾海洋环境的健康指标,要保育寄居蟹就要重视维护海岸栖地保育并复育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帮寄居蟹把「社区」规划好,再把好的建筑师「请进来」,让寄居蟹有好的海岸林住,有好的房子背,给牠们更多好房子换,这样子在海边才不会再看到背着塑胶瓶盖的寄居蟹,甚至看到没有壳的寄居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