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少子化导致房价崩盘? 胡伟良斥:无稽之谈
▲少子化将导致房巿需求减少,房价因而大跌?对此,品嘉建设创办人胡伟良认为是「无稽之谈」。(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品嘉建设创办人胡伟良
最近房地产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少子化将导致房屋巿场需求减少,房价因而大跌?」品嘉建设暨台湾商务平台创办人胡伟良指出「这种看法很表面,从各项数据深入研究会发现,少子化不只对房屋交易量没影响,甚至未来10年在新屋的需求量将会远远大于盖房子的速度,造成新房子供不应求的现象。」
国内少子化问题加剧,有越来越多人以「人口红利」这个非典型经济数据来分析、预测未来房市走向,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2016年「中华民国人口推计(105 至 150年)」报告推估台湾将在2024年人口总量达到高峰的2374万人后,开始转为负成长,加上市中心高房价促使人口不断外移,近来引发都会区房价可能崩盘的讨论。针对此种说法,胡伟良指出,这种说法乍听之下颇有道理,可是当中有一些观念上的谬误。
影响房市的因素其实是相当复杂,无法用单一因素来推测市场,以人口增长趋势来预测房市走向,其理论的基础在于「供给」与「需求」,其理论认为当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需求下降,既然需求下降,那价格铁定不好;但是人口减少将导致需求减少的假设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台湾早期兴建的老房子,(设计、施工)品质都不好,其堪用年限其实都不长,屋龄5、60年大都到了使用极限,更不要谈宜居性了,这和欧美、日本老房子的「老而弥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若从供给面来看,就会发现其实供给量的减少是远大于需求量的减少。为了印证以上说法,胡伟良提出三大数据。
根据内政部民国106年6月底前统计,全台40年以上的屋龄约179万户,再10年这些房子就50年了,保守估计至少有七成以上不宜居住,为什么呢?因为屋龄久了都会出现龟裂漏水,再者假设当初买房者介于25-35岁,至今约65-75岁就会面临爬不动楼梯的问题,因此保守估计至少产生70%约125万户的旧屋换新屋需求。胡伟良认为,「比起少子化,高龄化社会的人们不但要住房,需求还比年轻人更麻烦,没办法住在爬楼梯的房子,房东不愿意租房给老年人,这些因素都会使得老人必须另购新屋居住。」
10年约增加40万户首购族增量购屋需求胡伟良进一步分析,若再加上年轻首购族每年约10万户,10年就100万户的需求,考量近年新屋的房屋移转比例渐增(近年来已逾40%),以4成选择新屋计算,约有40万的新屋需求。再根据内政部人口结构的变化分析统计资料显示,近10年人口成长数到今年9月为止,增加59万多人,但家庭户数却暴增 112万户多。台湾人口成长率逐年下滑,但是台湾的家户数却持续上扬,主要原因是家庭人口数的减少,从2007年台湾每户3.06人,到了今年滑到每户2.7人,北高及新北市三都更仅有2.5人。而家庭户数的成长也意味着房屋的潜在需求,显示少子化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每户人口数,但对于房子需求数量的影响却造成不减反增。老屋换屋群及首购族的新增购房需求二者相加后10年后全台约有165万户的刚性增量需求。
再看供给量:全台10年间新屋建量100万户 远低于需求量胡伟良指出,现在台湾每年的房屋兴建量不到10万户,大台北地区更有大幅缩水的趋势,因为都会区的可建土地愈来愈少,加上老屋改建或都更不易,因而新屋的供给愈来愈有限。若未来10年间盖100万户新屋(最大上限),纵然加上这几年滥建造成的余屋存量(估计达5万户),供给增加的总量约105万户增加,仍然追不上165万户的需求增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呈现1.05:1.65的悬殊比例,胡伟良指出「数据会说话,未来10年新屋会呈显供不应求的现象,房子老化的速度,远远快过少子化人口减少的速度。所以说少子化怎么会冲击到新屋的房价呢?」老房、新房房价分道扬镳,差异日大从总量来看,房屋的需求还是比有效供给来的大,若再将房屋市场上的老屋及新成屋(以1999年921之后兴建)做切割,那么这两块的市场供需差异就更大了,921之后兴建的成屋更会突显供不应求的状况。胡伟良总结指出,「台湾虽然面临少子化问题,短期看似市场需求低于供给,综观中长期面临高龄化时代、老屋破旧不宜居住、房地产保值最佳特性三大要素,对于新房子的需求量,只会易涨难跌,此时也将呈现老房、新房房价分道扬镳的情景,新房房价将难憾动,更别说是崩盘了。倒是老房房价将日益下跌。▼品嘉建设创办人胡伟良。(图/品嘉建设提供)品嘉建设创办人胡伟良
毕业于台大土木系。先后取得营建管理、商学、法学三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商务平台创办人、台湾天使投资人协会理事长、品嘉建设创办人、品嘉企管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师、天使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以及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发展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