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良/年轻人如何可以拥有好房?
文/胡伟良
房价这么高,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买不起正常吗?年轻人明知买不起却偏偏想买,房价能不涨吗?可是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越是没钱的人越是把买房当成一回事,甚至当成人生的第一追求目标,于是你被房子捆绑了,你的生活也被奴役了。你真的成了房子的奴隶。
华人有买房的传统,但希望人人都拥有一间房,却是非常不现实的。
房价高高在上,年轻人对于买房这件事要更加理智一点,别为了买房而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房价高是事实,可是我们究竟该拿鸡蛋碰石头?还是学会迂回呢?年轻人刚刚工作不久没有太多积蓄,买不起房是一件正常的事,当我们都不顾自己的实力硬生生去买房,自然会落得被房子捆绑的结局。除了房价上涨带给你的虚幻的财富大增外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少人坐拥千万价值的房产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有个日本人这样评论:「住在2000万的房子里,每天却只花100块钱吃饭」,很真实的写照。
本来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但又不是普通商品,是很贵的奢侈品。因此,对于年轻人买不起房,我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让一个年轻人在毕业不久就买得起房,但是我觉得政府有义务尽力维持房价的稳定、提振国内的经济成长,让民众觉得生活有意义、有目标,房价在可预期范围、所得会增加,这样大家就不用再为住房发愁,这才是一个幸福而安康的社会。
从根本上说,以当前的状况,年轻人买房是不可靠的,因为房价那么高,收入那么低,硬要买房很不现实。但是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大家也并非一定要买房,买房除了解决居住问题,更多人希望透过买房达到其他目的,像是靠「转卖房子赚钱」!于是炒房者横行,毕竟没有什么比买房更好赚的了。
另外,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租房,一方面租房有租房的苦处,但其实外国也同样面临高房价、高房租的压力。当现实无力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变的很重要。
靠继承长辈的房子居住恐怕不切实际
房价太贵,以经让有很年轻人放弃了买房的念头,准备靠继承长辈的房子来取得房产及赖以居住,问题是他们准备继承的房子多半很老旧,大多是3、40年甚至近50年屋龄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当初在盖的时候,各方面都不严谨,规格不高、品质也不好,到现在屋龄更长了,残命已经不多,年轻人想以此为居,再住个几十年,恐怕也不切实际。
我倒是要劝劝年轻人,如果你准备继承的老房子现在有改建的可能,就要说服长辈参与改建,因为以后不见得像现在这样,改建老房子还能获得容积奖励,让屋主不但不花钱还可以因改建而使原来的房子价值大增,这是「时机财」,而不是天天都会有的机会,等日后房价降了、想改建的人变多了、容积奖励幅度变少了,改建换回的面积会更少,若等容积奖励办法取消了,那时屋主不但得自己出钱,并且可能换回的更少。
长辈也要了解活得愈长,老屋换新屋对自己愈有利
另方面,现在医学愈来愈发达,民众愈来愈注重养生,活到90、100的高龄已经愈来愈普遍,老屋屋主不把握机会改建,日后还得面临爬楼梯的痛苦,和居住在老屋里壁癌所带来的健康伤害,尤其等夫妻俩都年老之后,家中小孩多半离巢另居,保有室内面积略小但更宜居的房子,住的清爽、打扫更容易,用新房子来办以房好更容易、额度也更高,这才是善用老房子的正途,死守老房子,害人又害己,造成自己一生的困顿。
能否让自己脱贫晋身为有「好房」(居住的安全性、舒适度提高)阶级,就看你能否享把握这次时代给予的好机会,等待或踌躇中你可能就错过了翻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