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当前房屋税 十二大争议焦点

文/庄孟翰

有关最近房屋税之主要争议焦点,归纳汇整如下,以供政策修订参考:

一、一刀切引发公平性争议

台北市政府从2014年7月1日起以「一刀切」方式大幅调高房屋税,导致仅一天之隔新旧制税负差距就以倍数计,殊欠公允;最近北市府拟大幅提高适用旧制之房屋税,可行性如何,颇值得深入探讨。

二、回溯机制备受质疑

当前最值得争议的是,主管机关高举居住正义大旗,却又拟订回溯机制,掩饰不了加税意图,此可由台南市预计可以增加税收10~12亿元,台北市可以增加税收50~60亿元,见其潜藏动机

三、房屋税与契税同一税基议题

6%的契税税率与1.2%至3.6%的房屋税税率适用同一税基,导致购屋者与都更户沉重的契税负担。

四、重复课税争议

除房屋税与地价税皆已计入「路段率」之外,依103年7月1日台北市税基调整后的房屋税计算公式为【标准单价×(1+路段率±其他各项加减率)×面积×(1-折旧年数×折旧率)×路段率】,很明显的「路段率」重复出现两次,导致各界抗议声不断。

最近北市府拟将「1+路段率」改为「1+固定比率」,惟固定比率多少,亦是重要议题。

五、计算公式不透明

豪宅部分,由于路段率加成两次遭质疑不合理,北市府拟将「1+路段率」改为「1+固定比率」,届时新豪宅税将降低,旧豪宅则会提高,至于「固定比率」约为130%,因此,制订过程应公开讨论为宜。

最近财政部修正让房屋税单更透明,并与内政部推动房地税基查核制度,其对整体税制影响,颇值得关注。

六、标准单价潜藏不确定性

台北市政府无预警的将房屋税大幅调涨2.6倍,惟税基中的「标准单价」仍仅为实际造价之一半;此外,又宣称拟将公告地价逐年调整至接近市价,导致一般民众对于政策之不可预测性充满疑虑。

最近财政部研议调整房屋标准单价从三年评定一次改为两年一次,后续效应颇值得追踪观察。

七、折旧率太低议题

由于「耐用年数」及「残值」的设定不尽合理,就RC构造而言,最后残值依旧高达40%,因此,应重新检讨耐用年数与残值。另外,现行二十年未调整的房屋免税额现值十万元,亦应同步检讨。

八、策略性产业优惠议题

对于观光饭店等策略性产业房屋税与地价税之优惠议题,目前主管机关已达成应予适度优惠之共识,结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九、自用住宅低税或免税议题

当前有部分国际都市课征房屋税,亦有针对自住房屋全部或定额免税规定,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将会朝这一方向拟定优惠税率。

十、都市更新适用新税制争议

由于都市更新后的新屋系由旧屋旧制过渡至新屋新制,倘若政策与税制无法弹性调整,未来都市更新之路势必难上加难。

十一、加价项目合理性争议

对于已适用新制房屋税,为避免重复课税,北市府拟取消中央空调增加5%、电扶梯每部增加2%、金属或玻璃或帷幕10%、室内屋顶游泳池5%等「不合理」项目。

十二、后遗症太大之争议

房产重税之税制结构改变,长期而言,转嫁之后遗症,例如房价下跌不易等问题,不仅「下滤作用」受阻,年轻人首购之后也可能面临换屋而沦为二次屋奴之困窘。此外,对于BOT、地上权联合开发等投资开发案之影响,更应列为优先检讨,至于今年交易量可能骤降至22~23万户之25年新低,对整体经济与税收影响亦不容小觑。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839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