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当前研判房市景气变动趋势之十大迷思

文/庄孟翰

重税少子化老年化与移民政策,将是未来影响台湾房价重要变数

Q:就长期趋势观察,台湾房价几乎只涨不跌,多数民众也习以为常的喜爱以具有保值效用,又可以兼具收益房地产当作投资工具。

惟现阶段房价跌势尚未止歇,加以空屋余屋数量依旧高居不下,建商为去化余屋,不断加大让利促销,去(2017)年买卖移转栋数26万6086户,再创16年新低。因此,想请教庄教授,当前房市景气变动趋势是否还能与往昔相提并论?

A:当前房市景气看似有回升迹象,惟建商让利促销仍未见停歇,主要缘自2014年税制结构大幅调整,加以2016年房地合一税实施。

另根据商仲业调查资料显示,2016至2017年国内商用不动产已连续两年没有外资买盘,主要原因在于外资购置之不动产一年内出售税率高达四五%,持有一年以上出售税率35%,由此可见高税率对于不动产投资之严重影响。

因此,过去「有土斯有财」以及房地产「收益兼增值」的传统概念,应该要随之大幅改变,俾免与现实落差过大惨遭套牢。以下谨就当前房市景气变动趋势分别汇整列出常见十大迷思,以供参考。

一、房价只涨不跌的迷思─重税后遗症不容小觑

如追溯自往昔数据,台北市自一九七三年第一波房价大幅飙涨起始每坪1.9万元,至去年每坪83.3万元,四十四年间房价上涨了43.84倍,相当于每年平均上涨一倍。

过去房价大致依循经济景气「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循环模式连动,「大涨小回」几乎就是可以预期的财富累增模式。尤其是过去经济持续高成长,GDP也随之大幅增长的时空背景下,相对于同样高涨的房价,一般民众显得较为无感,而这也正是投资或投机之「黄金时段」。

不过,由日本房市从高点下跌坠入失落的25年,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房价重挫三至五成,台湾自1991至2003年也曾经历十三年不景气,惟2003下半年至2014上半年却又出现大幅飙涨,导致过去只涨不跌的刻板印象又再重新浮现,总认为这种概念就长期而言是对的。

其实以重税压抑房价各国皆然,唯一值得检讨的是自2014年七月一日台北市率先实施囤房税后一年半期间,房地产持有税、交易税与资本利得税皆大幅提高,导致整体房市生态大幅翻转,惟截至目前为止,一般民众大都没有深入了解税制变革对于房市冲击的力道,而仍停留在房价只涨不跌的迷思。

二、土地神话的迷思─日本经验,前车之鉴

日本战后从经济高度成长到泡沫经济时代,土地神话不断膨胀,咸认只要拥有土地就能经由抵押贷款再购买土地,借由财务杠杆快速创造财富,其所持论调为只要经济成长,土地价值不灭,地价绝对不可能下跌,因此,当时就有人喊出「卖掉一个日本,可以买下四个美国」的口号,直可媲美美国的股票神话。

按日本三菱不动产于1989年十月买下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更间接为土地神话做了背书。岂料自1991年房价崩盘至2013年跌幅竟然高达87%,终致日本泡沫经济拖延超过二十年以上。

同样的,台北市精华地段的忠孝东路四段与复兴南路一楼店面约二十五坪,即目前雄狮旅行社现址,当初也曾号称一个月租金一百万元而名噪一时。或许这是位于捷运金三角内土地资源稀少性的缘故,但真实金额或者是否刻意拉抬再伺机出脱,不得而知,基本上这都是土地神话的翻版。

再如美国汽车工业大城底特律,当初该地区房价也因为产业的带动而跟着水涨船高,其后因汽车工业逐渐没落,房价也随之一落千丈,也正因此,土地神话在经济衰退或产业萧条情况下就未必灵验

三、跌幅超过两成与V型反弹的迷思─应注意触底后之盘整期多久

现阶段台湾房价跌幅普遍超过两成,不少民众认为房市已经触底,而拟进场买房,却忽略触底并非立即V型反转,而是会再经历一段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盘整期,而这也正是当前钱多利率低情势下常见之一大迷思。

四、油价物价与房价连动的迷思─应注意超额供给之潜在影响

2012年OPEC油价曾高涨至每桶109美元,不过后来美国油价因产量供给增加,近年皆处于平稳状态,但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报告显示,汽油、蒸馏油需求大增,油价再度涨破六十美元,并朝七十美元大关迈进,过去房价常跟着油价、物价连动,因此一般民众总担心房价会跟着连动上涨。

然值此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又逢景气下滑之际,即便油价再上涨,房价恐依旧无动于衷,无法再呈现过去之连动反映。一般而言,景气好时,油价上涨的确会助长房价,不过当景气下滑,买方卖方的观点常会背道而驰,即便卖方大力促销,买方在预期心理下仍旧会停看听的静观其变,因此,如认为房价会像过去一样跟着油价连动,恐亦不切实际。

五、房贷、土建融增加与房市好转的迷思─应与买卖移转数量相互对照

通常房市荣枯与金融机构贷款消长息息相关,因此,一般投资者动辄以民国九十二年这一波房价起涨之购置住宅贷款3.04兆元,及至106年骤增至6.65兆元,建筑贷款自4203亿元骤增至106年之1兆7384亿元来判定景气走势,而建商也总会据此认为系需求提高所致。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91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