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亚洲萌芽 小物件出租成长快

▲这几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从汽车家中闲置房间,都是共享经济共享结果。(图/记者赖文萱摄)

记者冯建棨/台北报导

透过手机APP来叫车前往下一个地点,这是过去很多手机使用者都有的经验,或是透过网站找到国内外空置的房间当作出游时的暂时歇脚的地方,这些共享经济已经悄悄的出现在生活当中,不过共享经济正在兴起,台湾学者认为,亚洲的共享经济受限于法规,整体发展性不如欧美国家,未来经过一段时间,民众对于财产权及政府法规松绑后,共享经济可能会快速发展。

共享经济从西方国兴起,跟据维基百科显示,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提出,透过包由第三方创建的信息交换平台来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台湾,共享经济最早大规模改变民众生活的是UBER,有车的人透过UBER App平台,让想搭车的使用者轿车,提高汽车的使用率,也让部分民众可以快速抵达想要去的地点,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线上使用信用卡,搭车或驾驶都不用拿现金交易,部分使用者认为相当便利,并且Uber有完整的申诉管道,就算驾驶没有依照路线行驶,也可以透过检举回馈来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有回应的空间。

反观台湾现行的计程车消费者认为部分车体老旧有异味、驾驶素质参差不齐,且许多驾驶会在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或是跟乘客大谈政治等不合宜的内容,都让消费者对计程车却步。

UBER理念虽好,但早期在台湾却是不符合台湾法规,交通部过去曾指出,UBER从车资中抽取一定比例佣金,扣款交易都在国外,业者不用扣税,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交通部将等监理机关处分确定后,请经济部撤销UBER在台湾的公司登记。且UBER在台申请是资讯服务业,但实际上却从事交通运输,UBER派遣的驾驶不一定具有职业驾驶执照,有安全上的疑虑影响行车安全,且若发生消费纠纷,或个人资料外流,也无法在中华民国的法令架构下得到完全的保障。交通部因此祭出重罚希望UBER退出台湾,最后UBER与台湾租赁公司合作,提供有职业驾驶执照的车辆与驾驶,来符合台湾法规。

▲这几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从汽车、家中闲置房间,都是共享经济共享结果。(图/取自电租网页

除了在汽车之外,近年来共享经济也以不同形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台湾的「电电租」网站就是台湾首个家电出租共享平台,透过线上媒合,让电租公可以提供家中电器租客使用。

电电租说,「电电租」取名是谐音「惦惦出租赚外快」,鼓励大家出租家中的闲置家电,在赚点小钱的同时,也让家电得到更多利用,达到共享经济的原则,也形成另一种被动收入的新创模式。电电租补充,一台顶级的吸尘器动辄上万元,先用小钱体验高级家电,以免买错浪费;而出租家电的电租公也可以赚点零用钱、增加交朋友交流的机会,更进一步的,想要达到资源共享,传达物资需被充分爱惜与利用的价值,重建人们爱物惜物的简单生活。

过去电电租都在现下提供媒合服务,不过从今年一月开始提供线上服务,过去现下的700多个会员,都将转成线上。至于民众最关心的使用费,租金由电租公设定之后,租用者缴交保证金之后,就可以每天几百元的使用费来使用高价电器。且现在电电租的电租公加入优惠,成交只收10%手续费的方案延长至2月底,3月之后就恢复30%,想尝试的民众可要赶快。

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表示,前几年共享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人会把自己的车、住的地方,透过网路平台拿出来共享,其中Uber只是车辆的共享,Airbnb是住的共享,这是把原本自己的东西利用网路拿出来分享。

孙明德认为,共享经济在亚洲还处在摸索的阶段,有些共享经济比较成功的案例大多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把自己的车辆或是住的地方拿出来分享,收取合理的报酬。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相关的法规也有大脚步的开放,共享经济上的Uber、Airbnb开始快速蓬勃发展,亚洲国家就是跌跌撞撞,有些国家是法令跟不上,对这种财产权的观念、消费者保护的观念一直没办法跟网路科技发展与时俱进,这就限制共享经济的发展。

孙明德说,在共享经济上,中国大陆就做的够火,但却有些过头。在共享单车,原本应该是个人私有的东西来拿出来共享,在中国的共享就是公司去租了或买了一大堆的脚踏车,假共享之名,行网路销售之实,不过一窝蜂之下已经有下滑的趋势。共享经济在台湾方面,而台湾的法令法规在保护消费者上,跟美国就从根本就不一样,UBER在西方国家发展有些争议,但到亚洲更是到处碰壁,UBER有很多讯息节点都是放在美国,亚洲国家都会去防卫,因为这样就是把消费者的资讯、金流放到美国去,亚洲这些国家不希望这样,反而希望是在地公司来做这样的生意,各国还是有点保护主义,不只是在贸易保护,网路上同样有,中国大陆就直接把UBER收购,台湾则是结合租车业者,其他亚洲国家UBER不一定采取合法的方式在继续生存。

除了汽车共享之外,也有Airbnb或wework等不同的形态正在推展。孙明德表示,共享办公室从根本上就会因美国跟台湾的观念差异而有所不同,美国跟亚洲在不动产的私有财产共享的观念就很不一样,老外对于契约分享的财产权是比较开放,有些人一辈子都在租房子,他不觉得自己需要房子,反观亚洲「有土斯有财」跟占有欲的观念,这是国情文化的不同,让共享经济在亚洲无法施展拳脚,目前看起来办公室分享或许还需要一点时间,反观民宿、借宿的状况已经逐渐流行开来,相信未来共享经济除了现有的规模外,未来进一步延伸的商业模式,如果大数据物联网的下一阶段共享经济,这些结合成果还要再观察。

▼这几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从汽车、家中闲置房间,都是共享经济共享结果。(图/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