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楷雕匠人薪火相传千年技艺

“十一”长假期间,孔子故里游逐渐升温。在山东曲阜孔庙附近的一家手工店,济宁市楷雕遗传承人张利生正在指点自己的徒弟房龙雕刻如意,引橱窗外的过往游客驻足围观

有着上千年传承历史的楷雕,与碑帖尼山砚并称为曲阜“三宝”。张利生3日在受访时向记者讲述起曲阜楷雕的起源。“相传是孔子学生子贡感念恩师,专门从南方移植楷木种在孔林,并在庐墓期间,用它为老师孔子及师母雕了两尊立像。”张利生说,楷木也因此成为孔林中的名贵树种

经他之手雕琢而成的作品,不少原料都是取自孔林中倒伏的楷木。“孔林中的楷木年岁久、油性大、耐腐蚀材质细腻度要高于其他地方长出的树种。”年近花甲的张利生,已经做了40多年楷雕。

“我出身工艺世家,家里人各自从事木雕篆刻碑拓等不同行当。”张利生告诉记者,耳濡目染下,他从舅舅手中“接棒”,学习了楷雕技艺。在他看来,这项技艺是曲阜匠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发展下来的珍贵艺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精神内核

楷雕的作品种类丰富,常见的有如意、手杖孔子像。据张利生介绍,寓意吉祥富贵的如意过去是孔府皇宫进贡或馈赠达官贵人礼品。它的头部为灵芝云状通体融入龙、凤、鹿、鹤等题材运用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部分创作技法还从孔庙的汉画像石刻中汲取智慧

因雕刻技法精湛独特,并与孔子的特殊文化背景相关联,曲阜楷雕在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利生称,随着历史演进、时代更迭,楷雕艺术日臻成熟,题材更丰富、技法更多变。很多外地人到曲阜旅游,喜欢将小件楷雕工艺品、孔子像等作为收藏品纪念品带回家

传扬千年的楷雕依旧受到现代人欢迎固然可喜,但传承问题也令张利生犯愁。他说,由于楷雕技法较为复杂,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掌握。“在现今浮躁的社会里,鲜有年轻人能静心学艺,把本事真正学到手。老一代艺人都盼望后继有人,既能守正,也善创新。”

令张利生稍感欣慰的是,在众多跟他学艺的年轻人中,“80后”房龙一路坚持了下来。入行11年的他,还开起自己的手工店铺。“跟师傅学了10多年,我感觉才刚入门。最初是兴趣使然,如今很享受每件作品带给我的成就感。”房龙坦言,学习的过程确实很枯燥,但却能修身养性

房龙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他和师父用半年时间合作完成的一件1.6米高的如意,运用多层镂空,浮雕、圆雕等上下贯通。“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但是我愿做为数不多的传承者边干边学,坚守传统木雕技法,也创新图案花样,让楷雕工艺得以发扬。”

“希望新一代的楷雕艺人不仅要传承古老技艺,更要延续专心专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做工艺创新的实践者。”采访的最后,张利生说。(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