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库批体育经费 只有表面好看本质虚胖
国民党智库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本报资料照片)
2016年蔡英文竞选连任时承诺,8年后国家体育经费要倍增到160亿元,国民党智库虽然近年来经费大幅增加至近140亿元,事实上,属于应常态性编列的公务预算占国家体育经费的占比却明显的减少,根本是表面好看,本质上却是虚胖的体育经费。
国民党智库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指出,从2010年运动发展基金开始作为国家体育经费迄2017年,国家体育经费约在57亿至83亿元之间,其中公务预算介于40亿元至60亿之间,占国家体育经费的百分比约51%至77%,符合预算结构,但自从2018年以来,国家体育经费虽然大幅攀升至120亿至137亿之间,表面上要达成倍增目标,但公务预算却不增反减,各年度占国家体育经费的百分仅有3至4成左右,似乎不合乎预算结构,而且国家体育经费即使增加近130亿元,却连中央政府总预算的1%都不到。
陈学圣指出,2018年至2023年的国家体育经费骤增的原因,除了包含公务预算、运动发展基金之外,还加计了前瞻基础建设特别预算,才让经费暴增至逾百亿,其中运动发展基金加上特别预算两项经费合计约76亿元至93亿元之间,高占了国家体育经费的六成至七成,公务预算占比反而大幅减少。
他认为,若将前瞻基础建设特别预算、运动发展基金都算进体育经费倍增目标中,不免被质疑是虚胖的经费,不利于需要长期稳定的体育发展,因为运动发展基金虽然被喻为体育署的小金库,但并非稳定收入,是靠运动彩券的盈余挹注,难免会受到投注金额影响,至于特别预算更是属于短命型的经费,可能几年过后就不再续编。
陈学圣强调,公务预算不能低于基金预算,预算结构才不会扭曲,结构才会稳定。国家重要且长期或需常态性编列经费的施政计划且应编列於单位公务预算中,避免经费断炊。至于非长期或一次性的计划则可考虑编列于运动发展基金来执行,例如动滋券、举办国际运动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