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16个月台湾地震偏少 专家曝:若长期「蓄积能量」没释放是警讯

▲连16个月台湾地震个数低于平均,有学者示警,若地震卡住蓄积能量」未释放是警讯。(图/翻摄震灾住家房屋自我检查手册

记者许展溢赖文萱/台北报导

台湾地震频繁,根据中央气象局统计,近5年平均每年发生超过4万次有感及无感地震,但前年9月到去年12月,罕见连续16个月的有感地震总数低于50起,且低于平均值外界忧地震次数低于平均值时间太久,未来发生大地震机率偏高,对此,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教授李锡堤向《ETtoday新闻云》表示,确实是会的。

李锡堤表示,能量累积是持续的,「如果没有一些中、小型地震释放,会可能来个大的」,实际上观测资料,对于某些断层和一个地区来看,周期前半段为平静期,接着变活跃期,平静、活跃期一直循环活动不是持续连续,一段时间平静下来后,地震数量少,活跃时数量又增多,地壳会一直活动,但卡住变成「蓄积能量」,就可能有大地震。

▲台湾地震频繁,学者认为若长期地震偏少,地壳活动卡住变成「蓄积能量」,就可能有大地震。(图/记者姜国辉摄)

李锡堤进一步说明,台湾是造山运动地区,大大小小断层太多,地壳不均匀,就算缩小到某一个断层内部,也是不均匀,造成断层滑移,走走停停,在不是平滑面,起起伏伏情况,断层面会凸起来跟凹下去,若凸起来跟凸起来相连会卡住,也就是开始蓄积能量,周边环境被破坏到某个程度,就会等待下一个活跃期,也就是大地震发生,以台湾位于菲律宾海板块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来看,就是地壳最大裂缝处。

不过,李锡堤也说,全世界地震仪以来才100年出头,目前统计资料不够多,地震都是百年、数百年,少数地区更是千年、数万年才有,现阶段只能看到一些现象跟说法,但民众还是可特别留意。

▲气象局认为,地震个数偏少不意味往后就会有大地震发生,过去也曾发生好几个月偏少,但之后又恢复正常,不过提醒民众平时就要做好防灾准备。(图/记者姜国辉摄)

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课长林祖慰指出,过去确实连16个月地震个数跟以往长期平均值相比,数字是有比较少,但地震无法预测,过去也有过案例好几个月比较少,但之后又恢复正常,有时候个数少或多,这都不一定,只是一个参考数值。他也强调,个数偏少并不意味之后就会有大地震发生,但仍提醒民众平时就要做好防震防灾准备。

地震专家也是前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郭铠纹则表示,台湾地震频繁,一年约有11颗原子弹能量待释放,过去在921大地震发生前,好一段时间地震偏少,累积未释放能量达100多颗以上原子弹。目前2017、2018、2019年地震又开始偏少,进入平静期,他统计到去年12月31日,约有19颗原子弹能量未释放。

▲郭铠纹表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台湾约累积有19颗原子弹能量未释放。(图/记者姜国辉摄)

郭铠纹说,以现在19颗原子弹能量未释放来看,跟921地震那时达破百以上相比,民众无须太过紧张,且有感地震及小区域地震频率低,也不代表就会发生大地震。不过,他也认为,若地震真的进入平静期,未来只会更长时间低于平均水准,若累积超过100颗原子弹能量未释放,就要小心,他并提醒民众要注意住宅是否有在建在活动断层上面。

气象局去年3月就统计前年9月到12月,罕见出现连续4个月地震总数偏少且低于平均值,当时台大地质系教授陈文山向《ETtoday新闻云》说明,数据「仅供观察」,台湾断层构造非常多也复杂,以大地震来看,每一条活动断层都有周期,且地震并不是平均分配在台湾岛,会有地震是要看活动断层状况,就像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定一样多。

陈文山说,气象局统计以全国性,但以往台湾地震平均值有时多有时少,也没发生什么大地震,数据只是呈现出一种现象,以921地震为例,是由车笼埔断层引起,但921地震前,该断层有30年几乎没发生过地震,但921后短短2年内却发生几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