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不利转变 赵建民:减少政治冲击可从民族、历史着手

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所长、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14日出席第海峡论坛的「两岸智库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图/取自大陆观察者网)

520之后,两岸政治关系陷入紧张。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所长、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建议,两岸政治现阶段很难找到共同交集,需要找到其他办法来减少政治的冲击,而两岸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连接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将很多政治问题先搁置。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两岸智库论坛」1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两岸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据了解,除了赵建民,国民党前立委丁守中、朱凤芝,以及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纪俊臣也与会其中。

据大陆观察者网,赵建民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两岸关系出现的三个巨大转变。第一个巨大的转变,是两岸之间的风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更不要说政治方面的干扰。2011年他在陆委会时,还提到过「两岸和平协议」;而现在,在两岸之间,在大陆、台湾内部,连谈「两岸和平」这四个字都很困难。

同时,他指出,现在两岸的民意比较敌对,两岸小网红们经常在网路上互相吐槽彼此,比较少有机会真正地去体验对方各方面发展如何。另外,两岸现在对彼此都有法律方面的内部防范,对两岸交流的防范力度似乎也都相对大点。

第二个巨大的转变,是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赵建民指出,美国过去在两岸关系里扮演一个相对持平的角色,不希望任何一方做出比较激烈的动作,因此在两岸和平里边维持一定的立场。而现在,因为地缘政治冲突的变化,美国方面看起来更支持台湾「抗中」,这就使得三角关系或者说两岸和平的基本动力受到很大的侵蚀。

同时,美国在新的地缘政治对抗里,希望跟中国大陆在某些方面进行产业脱钩——不是全面脱钩,而是某些方面,如高科技领域。这也使得台湾在两岸经贸跟美国之间出现一些重大的拉扯现象。

第三个转变更明显,就是两岸实力的转变,赵建民直言,这使得台湾方面积极规划两岸交流的信心大不如前,更多政治人物看起来更多思考的是怎样自我防御,而不是如以前那般积极地规划促进两岸交流互惠的政策。

在这三个不利的转变的背景下,赵建民建议,两岸政治现阶段很难找到共同交集,因此一定要找到其他的办法来减少政治的冲击,例如今年4月马习二会提到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连接方面,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很多政治问题就可以暂时搁在一旁。

此外,两岸在软实力方面可以深入合作,他说,台湾虽然现在电影电视总体不如大陆,可是台湾跟东南亚、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大陆完全可以跟台湾合作,把中国大陆的软实力通过台湾的窗口扩散出去。

赵建民最后表示,对于来大陆的台湾人,过去大陆做了很多实事,尤其是提供了国民化的待遇,可是他觉得很多政策没有做到台湾内部去。怎么样让台湾人愿意从事两岸情感的连接,他觉得这是大陆未来可以考虑的对台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