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人》从历史看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两岸征文栏目,以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欢迎投稿

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两岸人民学习的历史和法律也有所不同,受到各自执政者思想的洗礼,常常发生同个历史事件,却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叫法也有所不同,国共两党所要重点描述给人民的事物肯定不同,渐渐地,两岸百姓对同件事的见解也会发生很大的分歧,百姓在不互相接触的情况下,难以了解彼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思意念,只有开始交流和不断融入彼此生活的过程,才能慢慢解开对彼此的误会,我也是接受台湾教育长大,以前对于大陆的政策甚是难以理解,直到赴陆交流,我才知道为什么别人和我们的想法会不一样,开始发现某些事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对于大陆人的思想也就不会如此大惊小怪,今天不妨就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与内地人交流的心得感想,希望帮助大家找到更多的共性,并得到更多的包容。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和同盟国成了此次战役的战胜国,国际地位得到一定提升,西方列强等外部势力纷纷表态放弃对华的特权和利益,对中国领土的侵犯开始减少,国共合作抗日的条件背景不复存在,原本外患大于内政问题的状况开始反转,两党间的龃龉慢慢浮上台面,最早因政治理念不合而与共产党撕破脸的国军,当属山西的阎锡山,之后两党开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内战,双方各自投入数百万军队在战场上厮杀,国民党军因三大战役的败北而在战场上打得越来越力不从心。1949年初,渡江战役前的国共两党处境有点像南宋与金朝的政权一样,蒋介石依附长江天险重整军力,加上英美的船舰也在沿岸整装预备,共产党因此放慢进攻步调,以李宗仁为首的国军曾一度与共产党谈判,但因彼此提出的内容各自都无法接受,进而导致谈判破裂,渡江战役就此爆发,最后以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军与汤恩伯集团军的失守告终,年中,蒋介石看大势已去,大陆大半领土已被共产党占领,于是决定移师台湾,依仗台海作为天然壁垒,待时机成熟,利用台湾当跳板反攻大陆,也幸亏古宁头战役大捷,让国民党大部队得以顺利撤出大陆并入局台湾,而半年后的共军也拿下海南岛,大陆各地零星的抵抗也被共产党敉平,就此进入两岸分治的模式

1950年代,两岸对峙的氛围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陆高层试图集结境内所有军力解决台湾问题,但此时大陆军舰运载力有限,且境内交通运输因长期战争而受到不小损坏,是故在军力的投送上也遇见颇大困难。当大陆整装待发准备一举拿下台湾之际,韩战爆发了,美国深怕自己在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利益受损,如果韩国和台湾都被苏联引导的共产主义赤化,那么所谓第一岛链的布局也将随之瓦解,于是与台湾高层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决意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大陆进攻,话虽如此,但国军始终没法对大陆组织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反而是在大陆沿岸发起几场零星的驳火,而外力的介入让原属于内斗的战局更加复杂,大陆高层决定先入局韩战以保卫东北疆土,在一切可能的办法下,尽量寻求与台湾政府协谈的机会,毕竟韩战没打完多久,越战的炮火又接着响起,实在让大陆军队疲于应付,但大陆高层也不忘对台发动一场中小规模的金门炮战,用以警示美国:国共之争仍属中国内战,切勿过线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段时期的大陆虽在军事上比较强硬,但也念在大家同为中国人的份上,始终保持开放态度,愿意与蒋氏政权谈判,其中比较有名的策略就是1956年由周恩来提出的一纲四目,也就是现行一国两制政策的前身。

1960年代,大陆政府开始改变策略,认为把台、澎、金、马等国军驻守的土地交由蒋氏父子管理也好过让美国照单全收,而蒋介石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他不希望台湾的政权被美国政府控制,最后成为美国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傀儡,所以在许多事上并没有唯美是从,坚持保留自己一定的初衷,刚打完韩战、中印战争的大陆,需要一定时间的修复,加上边境还有与苏联等国的问题没有解决,对大陆而言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自己的安防与工业实力,所以开始拟定两弹一星等计划,这段时期的大陆,不但研制出导弹,也造出原子弹,让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而台湾因美国提供军事遮盖,让其没有安防上的后顾之忧,加之基于日治时期奠定的工业实力、陈诚推行土地改革有成与美国金援,开始建立大量的加工出口区,迎来农业、轻工业经济的腾飞,此时的两岸虽朝着不同领域发展,但也渐渐由军事对抗往平等对话的方向迈进。

1970年代,大陆发射自己第一颗人造卫星,并成功将之收回,在军事和重工业领域不断突破的大陆,得到重新返回联合国的权利,并成为美日和欧盟想拉拢以对付苏联的对象,于是各国开始恢复与大陆的外交关系,此时大陆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1979年的中越战争胜利后,基本上大陆边境问题已经稳定下来,但大量的人口压力和长期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陆的轻工业与经济实力一直没有提升,而此时期的台湾政府虽在外交上受到不少重挫,也被美国单方面废除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但台湾政府还是照着自己的原计划走,组织十大建设项目,为未来科技与工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因此挺过全球性经济和石油危机,除了迎来台湾人所谓发展的黄金十年外,还奠定台湾在全球的经济与实力地位,这时期的大陆因早已获得世界列强的认可,外交地位与国际政治地位也有所提升,再继续坚持对台动武似乎没有必要,且在国际间的声誉也会有所下降,加上台湾这个时期的经济与民生工业实力已经比大陆强,而大陆政府才刚准备要改革开放,因此和台湾政府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也加大不少,于是基本上两岸政府还是以对话多、冲突少的交流形式,努力寻找谈判的窗口。

1980年代,大陆政府为了尽快解决两岸问题,提出不少对台细项政策,希望可以拉拢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景,叶剑英的叶九条里就有,允诺国民党可以和共产党对等谈判、两岸可自由同行,并在各方面进行交流、台湾可以保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现有生活模式可以照旧、台湾官员可以赴陆从政、若台湾需要任何帮助,大陆也会给与支援、想赴陆定居之台湾人士可享受与内地人同等待遇、欢迎台湾人士赴陆投资并共商未来发展之大事,邓小平也表态台湾的司法可以独立,不必受北京政府的审判,一切台湾的党、政、军系统皆可保留,大陆不派公务员与军人入台,还可以提供一定名额的大陆公职给台湾人,为表陆方之诚意,两岸可平等交流,但不可让外力介入,只要台湾政府愿意,随时都可以开启谈判流程,达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关系,而这时期的台湾已经拥有亚洲四小龙的称号,经济GDP是四小龙里的第二,重点是此时台湾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及其他高科技电子产业已经开始布局,现在台湾许多举世闻名的芯片设计厂和封测厂、晶圆专工厂、半导体原材料制造厂、电子代工厂和零组件装配厂等,都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虽然台湾政府硬实力上的展现,已经没有美国支持时的有底气,但台湾的软实力如:科技、教育、影视、医疗、学术、经济、音乐、艺术、文创和民生工业等,已经与大陆拉开不少差距,是故此时台湾总体氛围也觉得不需要大陆的资源和帮助,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于是两岸的协谈也就没有成功。

1990年代,大陆高层基本方针仍不变,继续向台湾示好,江泽民的江八点表态:台湾可以与外国有各类经济交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应该大力发展合作关系、充分维护台湾人的一切权益及两岸领导可以互访交流,虽然此时大陆各大领域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后大陆的经济也得到不错的发展,但台湾此时GDP总值已经占到整个大陆的45%,就连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广东,也与台湾相差甚远,台湾是广东的数倍有余,但不得不说,此时台湾的经贸开始对大陆有所依赖,不论是台湾行政院通过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希望以大陆作为贸易腹地,让台湾作为世界贸易枢纽,还是李登辉提出的戒急用忍、行稳致远,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两岸经济实力准备进入历史交叉点的滥觞,这个阶段两岸的关系貌合神离,辜汪会谈虽是以两岸民间机构交流的方式出现在世界眼前,但这也象征两岸关系的一大突破,两岸之间不再是所谓零和博弈,似乎可以找到一定的共识,虽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却又因李登辉的执政,将两岸关系再次拉到冰点,大陆也意识到现在还不是时机,新中国的四大耻辱里面,就有三个在90年代发生,于是两岸都处在一个各自努力图法变强的阶段。

21世纪第一个10年,大陆发现台湾分裂主义思潮的火苗,在李登辉的大肆宣扬和陈水扁的贯彻执行下越烧越旺,于是赶紧订立《反分裂国家法》,直接向外界公示大陆这条明显的红线,而胡锦涛的胡四点也基本上都是在延续前人的基调,并加以强调一个中国的重要,虽然此阶段的南海撞机事件让大陆受到蒙羞,但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实力突飞猛进,不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已远超台湾,甚至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陆在各领域都呈现跳跃式的发展,真让世界各国的反应措手不及,也让大家感到为之震惊,就连自己都以为是在做梦一样,怎么感觉一觉醒来,大陆总体实力好像就有翻天覆地的改变,世界工厂、基建狂魔等一系列的称号都说明对岸已经越来越强盛,举凡生活中的家电和日常用品几乎都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是台湾电视机的改变,几年前都还是注音符号输入法的模式,但竟然现在这些产品大部分都变成要求以大陆拼音法的模式输入、上网找资料时,以前网页多半是繁体字内容,但现在使用简体字的文章和翻译文本,都不比繁体字少,导致我不得不学习去识别简体字的书写方式,而且我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接触大陆崛起的影视与音乐产业,就跟以前的台湾一样,当人们的生活与经济开始好转时,对于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就随之升高,明显地感受到大陆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现在的大陆人说话是越来越有底气。

21世纪第二个10年,两岸的差距依旧在拉大,那个台湾产品风行世界的潮流已经渐渐被大陆取代,台湾从原本零组件生产到品牌整机出售一体化的市场开始被大陆蚕食鲸吞,HTC和ASUS手机让大陆崛起的小米、OPPO、VIVO和华为等公司超越、宏碁和华硕电脑的市占率也受到大陆联想、小米和华为的挤兑、大同和东元的家电用品受到大陆格力、TCL、黑天鹅、美的、小米和海信等公司的夹杀,有些公司甚至扛不住大陆大规模生产下的低价竞争,最终只能选择被并购或是宣告破产的命运,而且世界各国也像台湾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台湾影视和文艺圈受到大陆磁吸效应影响,大量中新生代歌手和演员都往大陆跑、不少台人使用大陆的抖音、哔哩哔哩、知乎和爱奇艺等软件,陆剧也不断映入台湾人眼帘,一艘艘航母和军舰下水、一架架五代机被建造出来,大陆这些年的发展叫人望之生畏,虽然马习会的举办让两岸关系得到很好的缓冲,两岸处了一段形同蜜月的交流期,但是台湾岛内现行的舆论和政治氛围,两岸关系又变得紧张,更加捉摸不定,虽然大陆国务院已经公布不少惠台政策,未来也会更致力于解决台湾人士在陆的不便,但台湾人会怎么应对依旧难说。

虽然台湾现在的人均GDP还是比内地高,与内地各省相比,台湾总GDP还是位在前10,人民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仍旧不低,但台湾经济放缓、人口迅速老化等问题也是很大硬伤,而且台湾产业没有抓住发展窗口期,重工业和基建实力没有得到长远的进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新兴科技又没有大陆发展的好,只是在啃着1980年代工研院奠基下来的半导体晶片和电子科技厂的老本,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这些产业已经慢慢步入后发展时代,难再有多大创新,这时恰是对手赶超的最佳时机,反观大陆在2020年完成人均GDP破万的目标、2021年达到境内各地没有贫困县市的成就,还要继续完成更多宇宙航天计划、开出更高的国防预算计划、完成第14个5年发展计划和中国智造2025计划等,大陆发展潜力更是不容小觑,未来发展如何不知道,但两岸关系依旧需要双方执政者高度的智慧,望两岸能有更多交流,达到互利、互信、互惠的多重效益,愿两岸都能更好。(小王子奥特曼/大陆台生)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延续《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