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专家: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空间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使用简体中文,也就是繁体字的简化,有人认为简体字无法有效表达原有的含义,例如「爱」(爱)无心、相「亲」(亲)不见,香港网友甚至将它谑称为「残体字」。不过,大陆有学者表示,简体字仍有简化空间

根据最新一期的《光明网》有声互动栏目「五老评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说,从汉字工具性的角度来讲,决定它宜简不宜繁,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

台湾商店为了招揽陆客,摆出简体字牌子。(图/东森新闻)

周溯源指出,鲁迅说过八股是蠢笨的产物,他还曾形象地说,鸾、凿这两个字,「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格子里面的」。有些汉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龟」、「郁」,写法极其复杂难记,「衅」的写法也相当古怪。

他认为,学汉语中国人费劲,外国人头疼,这个问题影响华文化的传播发展制约国家实力的发挥,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如何简化汉字,在周溯源看来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个是简化,一个是优化,一个是美化。简化,就是笔划变少,特别是10划以上的汉字需要进一步简化。优化,就是使得汉字的结构意义更为合理,例如简化的「从」(从)字就是优化后的,双人为从,意义更彰显,结构更合理。美化,就是让汉字变得更好看、好写,有美感构架也合理,例如「众」(众)字,望文生义,富有美感。

▲泰缅地区华文教育受大陆的影响越来越深,图为一所华文学校用简体字。(图/网友杨文杰提供)

「假如按平均一天写500字,每个字平均少写10笔计算,一人一天则少写5000笔,平均按每秒写2笔计算,则可节省2500秒,即42分钟,一年节省255小时,相当于32个工作日。」周溯源说,不要小看在书写时这分分秒秒的费与省,亿万人、亿万次的累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今天虽然电脑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书写的劳动时间,但有些书写不可代替,仍然费时费力。」

他指出,有人说繁体字写起来好看,有特定的含义,但其实这是相对而言的,字的含义都是约定俗成的,像英文由26个字母组成,结构简单,照样能表达出复杂的思想、优美的情感

「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的空间。」他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汉字很复杂,知识分子普通民众都希望进一步的简化汉字,尤其在书写时往往用草书行书草体字实际上就是简化字。「几千年来,人类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断的进化,作为传达思想的文字,怎么就不能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