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特教老师交流 从引导训练走向探索内心

▲「幸运遇见您─自闭症研究与实践交流分享会」 。(图/记者魏有德摄)

记者魏有德/上海采访报导

据了解,大陆自闭症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人,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200万,是增加最快的身心障碍族群。两岸20多位特教老师辅导人员借由在上海举办的「幸运遇见您─自闭症研究与实践交流分享会」,对于理解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和行为、给予引导协助、帮助他们发展优势、融入社会等交换心得。

自闭症患者照护服务,主要采取应用行为分析(ABA),让自闭症孩童能从训练中符合常规,使他们能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情绪目的在于改变行为,不是改变性格个性。大部分民众对于「训练」这个词比较反感,上海幸运儿发展中心高级顾问刘阳强调,应用行为分析不是辱骂、操纵性的、也不是为了制造机械化孩子,透过训练的方式,引导孩童在生活中学习情绪正常反应的表达。

新北市文山国中邱筑君老师 。(图/记者魏有德摄)

在自闭症儿童教学领域台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从行为分析引导自闭症学童基础,开始注意内在与心灵的感受。来自新北市文山国中的邱筑君老师提到,以往是用训练符合常规,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情绪,但是不能够了解内在心理想法。她曾经有个学生写下一段文字,「他就像一个人在沙漠中,无助地行走,倒下来大哭,没有人发现。」反映出自闭症孩子在普通班级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面临到巨大的压力,需要更多的陪伴与了解。

▲自闭症孩童可以透过感官玩具获得满足,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 。(图/记者魏有德摄)

邱筑君老师强调,自闭症儿童透过训练,表现得像一个正常人是必经之路,可以帮助融入社会;要了解内在还是得透过孩子的文字,内在情感是丰富、有温度的,但是得透过媒介表达出来。目前台湾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关注内在沟通,在特教领域是很不容易的进步,是一种从学习大多数人的方式转换成大多数人了解、接纳你的生活方式。

▲上海竞衡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张简珍 。(图/记者魏有德摄)

「幸运遇见您─自闭症研究与实践交流分享会」由上海竟衡公益基金会发起。借由两岸特教从业人士心得交换,希望唤起更多人重视自闭症患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到的问题。上海竞衡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张简珍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她表示,因为这样的机缘,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这个特殊的群体;参与更多,就会萌生发自内心的爱与善意,包帮助、包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