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教育交流恐中断
教育部17日发布大专校院提供陆生来台研修承诺书调查结果,指出未来两岸校际所签书约及承诺书等相关文件,皆视为两岸协议之部分,一律以《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即日起承诺书相关文件皆视为协议之附件,需于签约前1个月报部审查。教育部此举恐使两岸教育交流中断,对台湾高教伤害甚深。
首先,由台湾的大学校院单方提供的「承诺书」,真有违法吗?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台湾地区各级学校与大陆地区学校缔结联盟或为书面约定之合作行为,应先向教育部申报」,明显可看出该条文规范的是,两岸「学校」与「学校」之间签署的书面约定。但承诺书仅是台湾的大学校院所提供的单方声明或承诺,其功用是提供陆生为了来台研修或交流而办理校内流程之用,既不涉及两岸的「校」与「校」,更与签署约定无关。教育部为何昧于法理,硬是要扭曲事实?令人不解。
其次,目前正进行中的交流计划,若涉及承诺书形式,势必暂停。然而,在政策如此不友善的氛围下,将使报部审查的等待过程中,来自两岸的变数增多且难以预测。而教育部是否会同意、陆方意愿是否会改变,再加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锾的规定,种种的限制、高度不确定性与障碍,皆提高两岸教育交流的成本。如此一来,过去蓬勃发展的两岸教育各式交流,自此恐将中断、归零。
第三,两岸高教本应扮演较不具政治性的角色,以提供双方年轻人单纯的交流空间,让两岸年轻人有机会能用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两岸关系,为两岸和平发展洒下种子。因此,大陆对于台生赴陆就读,早已提供免修政治课程及军训课程的条件,而我方大学校院提供的「承诺书」,亦只是展现两岸高教相互承诺,在教育中不触碰敏感政治争议的对等态度。如今,对于教育部轻率的决策,大陆势必将以更紧缩的政策对应。两岸过去累积的互信与默契将被破坏殆尽。
就如同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17日的民调,有高达46.2%的民众认为在处理「承诺书」事件上,「教育部有政治力干预学术自由」的疑虑。教育部对「承诺书」的处理失当,以及对学术自由的干预,连民众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此轻率的决策,对我国高教、两岸教育交流、甚至两岸和平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冲击,教育部要如何负责?(作者何思慎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教文组召集人,卢宸纬为高级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