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推降低企业透明度法案 舆论痛批:为权贵腐败遮丑

香港政府近日以保护隐私为由重推一项争议法案,将限制公众查阅企业所有人董事身份的详细资讯,外界批评此举将让香港成为贪腐诈骗温床。图为暮色中的香港金融中心。(图/路透

香港立法会几乎没有反对派的情况下,香港政府近日以保护隐私为由向立法会递交一项饱受争议的法案,以限制公众查阅企业所有人及董事身份的详细资讯。批评人士认为,此举将限制资讯公开与流通,保护政治人物和商业权贵利益将令香港做为国际金融城市腐化为贪污、诈骗的温床。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透过公司注册处查阅工商资讯的制度已在香港存在数十年,曾帮助公众了解中国权贵家族的财富,曝光腐败,并协助维护劳工权益。香港当局曾在近10年前推出限制获取企业资讯的计划,但因其巨大争议而被搁置,近日重推再度引发议论。

报导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已于3月底向立法会提交议案,建议限制公众查阅公司注册资料,并分阶段加强相关限制措施。鉴于目前立法会已经几乎没有反对派,该议案预计将顺利通过。议案通过后,公司登记册上将只显示董事通讯位址部份身份标识号码,不提供常住位址和完整的身分识别号码。明年10月起,限制查阅范围将扩大,对于以往必须提交给公司注册处的常住位址、完整身分识别号码等资料,公司可以主动隐藏。

香港的公司查册常被用于媒体机构核实资讯或展开相关调查,尤其在报导涉及房产交易、违法公司、高官商家利益冲突等事件时。部份公司的所有者可能经仲介机构注册为股东,来模糊真正的所有权,但仍然会留下书面痕迹,有时可以通过调查得到澄清。

香港记者协会3月底发声明指出,一些关乎重大公众利益的报导,包括香港前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副秘书长冯永业换楼丑闻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上任之初的僭建丑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被揭发在新界东北囤地、涉嫌与太太经营㓥房等,均是传媒通过公司查册等方式揭露。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世界各地的记者也曾利用香港登记的资料来揭示全球资金流动轨迹、统计政府领导人家属资产,并揭露电信巨头华为涉嫌与伊朗进行违反制裁的交易。

报导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香港有大量的注册公司。除了一些市场及注册方面的用途外,目前香港的公司查册常被用于媒体机构核实资讯或展开相关调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近年香港社会上有人将个人资料「武器化」,以「起底」的方式伤害他人,因此有责任「堵塞漏洞」。

议案通过后,有关公司董事常住地址及完全身份号码将只限「指明人士」查阅,并须获得法庭或公司注册处批准。其中,「指明人士」的名单不包括记者。香港特首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需要保障个人私隐,而公共名册的存在已是一种平衡,就算是记者,也没有特权获得资讯。

香港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指出,公司查册是介入劳资纠纷、帮助雇员时常用的工具。当劳工遭遇拖欠工资或需追诉赔偿,工会可透过查册确认公司董事是否脱产。如果当局封杀公司查册,欠薪雇主或可逃避责任,令劳工求助无门。

另外,在审计、税务、尽职审查等工作中,查册也是必需程式会计师需要通过查询完整身份证号码和位址,覆核被查人的真正身份,确认人物及公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