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助“失能一人”,免“全家失衡”

提高失能照护水平,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建议,加快形成面向失能老人的高质量全周期照护体系。

常言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在生活无法自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认知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让家人照顾力不从心,在工作和经济方面的压力瞬间加大。同时,照护失能老人也超出了社区的护理能力,对养老机构的诊疗、救护功能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失能老人照护水平,涉及五个关键问题——照护谁、谁照护、在哪里照护、怎么照护以及谁出钱,这些都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像“照护谁”,也就是精准识别失能老人,有关部门需要组织力量合理制定标准,通过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为家庭和老人精准提供服务,以避免政策瞄偏。

至于“谁照护、在哪里照护、怎么照护”,各地也有不少尝试,但失能照护工作尚存不足。比如,服务供给不足、保障力度不够、服务人员缺乏、老年护理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等。未来,还需进一步以医疗和学术机构为指导主平台,各类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为实践主阵地,积极为家庭提供照护能力指导和补充的照护体系,为失能老人提供全链条的长期照护服务。

“谁出钱”的问题,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渠道。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家庭的支付能力,机动使用税收优惠、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将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失能老人高质量全周期照护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能更好满足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减轻家庭负担。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