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经典/台湾画家王攀元的众生 到最后只剩一人
▲王攀元画作《皆不是》,其作品中常以1人或1物为主题。(图/翻摄史博馆官网,以下同)
并非很多新一代都接触过王攀元的画,不过一旦看过,或许就会为这份美丽的孤寂而吸引,画家王攀元2015年在台湾辞世,回想他的一生则是端沛流离的故事,看尽了红尘众生,在他眼中到最后总是苍茫的仅剩一人,大片的留白与黑影,挤满所有的故事。
▲王攀元作品《落日》。
王攀元1908年生于江苏,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但因父母早逝,苦日子很早就开始,25岁靠卖报与打零工,在上海美专西洋系学画,毕业后碰上中日战争,辗转来到台湾,还在码头当了3年的搬运工,他曾自述,有时在港边站了一整天等工作,直到看到日落都等不到,只得凄凉返家。
▲王攀元作品《倦鸟》。
44岁获人推荐,去罗东中学教美术,过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才终于安定下来,重新与绘画沾边,离开家乡,过着为生活吃苦的日子,舍下画笔30年,定下了王攀元的画风,他的画作绝大部分只有单一人物、动物、形体,以及太阳、大地与大山。
这样一个单纯的组成,却呈现不同时期的心情,即便是两幅元素相近的画,也能诠释出不同况味,大片韵染、迷蒙与迷离,也反映人生,生活本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走过众生的王攀元,到最后的注解,仅剩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