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咱家门口京西稻谷香……看京西稻的前世今生!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

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

颗粒圆润、晶莹透亮的京西稻

早已编入老北京歌谣中传唱至今

咱四季青人的饭食中缺不了京西稻的记忆

邻居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京西稻的前世今生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亲自选育的京西稻

御稻、紫金箍稻种

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站在玉泉山和万寿山上俯视四周

山下不仅是水田连接两山

更是一幅天然美丽的水乡画卷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四季青镇北坞一带成为京西稻的故乡。走进北坞公园,举目所及皆是一片片青翠稻田,骄阳烈日下,蝉声一片里,京西稻长势喜人,和玉泉山塔相映成画,成为一幅充满田园诗意的风光画。两山之间区域,即玉泉山和万寿山之间,是古瓮山泊退水区域,自元代起就是京城的“江南水乡”、风景佳境,在清代时更成为京西稻的主产地。

▲京西稻旧图

康熙乾隆年间经过大规模的开垦,使玉泉山下的御稻田扩展到近万亩。皇家在北坞村的功德寺旁设立了内务府直辖机构“稻田厂”,专门管理皇家稻田。北坞村民大多成为皇家稻田的佃户。嘉庆御制诗言道:“嘉稻千畦通海甸,平湖十里接清漪。”在京西玉泉山下,过去曾是“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田园风光,春时稻禾青青,秋来稻浪金黄。

▲1958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在北坞村视察京西稻种植情况

四季青镇志中写道:“四季青水稻(京西稻)种植历史悠久。《永宪录》载,康熙年间“其供御膳,曰御稻米, 出京师西山”。由于种稻用水来自玉泉山泉水,水质清凉清澈,稻米米粒饱满,光润透明, 蒸饭有黏性,熬粥呈茶绿色,遂成为御稻米。

过去,京西稻田傍依着北京的西山,以玉泉山、万寿山为背景,穿插于清代御园之间,与皇家园林相得益彰。种植地区水网密布,水面与稻田交织在一起,荷花飘香,小桥流水,曾让乾隆皇帝慨然赋诗“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独特的皇家历史文化底蕴、层次分明的农业湿地景观,与悠久的稻田民俗文化,维系着北京人的记忆和乡愁。

京西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纯净的水源、特殊的光照和局部的温差。2000年前后,由于水资源匮乏、城市扩建,京西稻种植面积每年锐减1万亩至2万亩,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万亩,锐减到目前的2000亩,成为了濒危品种。

玉泉山下京西稻

现如今,“园外园”(颐和园至玉泉山静明园区域)经过水环境的治理,为京西稻种植提供优质水源。同时,育种专家也将对京西稻品种进行提升,并把水稻种植的经验向当地农民推广,集民众之力共同将稻米种植扩大化。据统计,截止2005年上半年,在北京玉泉山东侧的御河南北两岸,已恢复种植京西稻150亩。

“京西稻不施肥,不打农药,拔草通过人工,可以说纯天然。”每年9月中旬,当京西稻的穗儿变作金黄,稻田里就会是一片金色稻浪,特别漂亮。

京西稻,在老北京人来说,甚至在咱四季青人来说,不仅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更是对自然的深刻记忆,是一个带着浓浓乡愁的符号,邻居们觉的呢?

■说明:本文由世纪城生活家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文化四季

世纪城,生活,家!

========邻居们的朋友圈!========

世纪城、万柳、四季青一 带草根生活平台

有用、有料、接地气!

联系小编:QQ—22506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