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送行者 3万笔善款捐棺

传统习俗认为捐棺有助积福庇荫后代,但棺木材质样貌有不同落差,产生分配不公争议

新北市改变成立专户接受善款开办联合奠祭,结算至去年已累积3万笔、6960万元捐献,行善者大多低调,在社会上默默付出,就像是不为人知的另类「送行者」。

捐棺从早期义庄演变而来,义庄原先是为客死异乡游子收埋后入棺暂厝,后来转型捐赠弱势民众棺材,让家境清寒的民众可以入殓先人,也有人称做「捐大厝」,是台湾社会流传已久的义举

法鼓山常绰法师表示,在佛教传统的经典当中没有记载捐棺,但佛教相信人死后还会有意识存在,协助往生者平安离世是很大的功德,是一种具体实践佛法方式,也是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善举。

台湾道教副理事长邱天相法师也认为,捐棺或是协助先人平静的离世是能够福荫子孙的义举,捐献的金额不需要有特殊忌讳,捐多少都没关系,就像银行存钱一样愈存愈多,福报也会愈多,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

「今天我送他们出门,哪天我往生,他们就会来接我。」在新北市立殡仪馆担任志工的黎阿姨说,自己都会将出勤车马费捐给联合奠祭,除了认同联合奠祭节葬的概念外,也盼用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需要的人,自己的生活能够温饱就好,重要的是让弱势民众能走得平静。

新北市联合奠祭已服务超过6000位先行者,殡葬处长杨薏霖指出,近5年每年都有10%以上的使用成长,去年更有上千位先人采用联合奠祭,今年农历7月的9场联合奠祭有9成参与率,显见民众已慢慢接受环保简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