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工业制造规模是美国3倍 美学者:不跟盟友合作难与中国竞争
陆工业制造规模是美国3倍,美学者:不跟盟友合作,美国难与中国竞争。(图:shutterstock/达志)
美国国防工业近年来遭遇一系列挑战,暴露出的脆弱性给美政府敲响警钟。据观察者网报导,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10月29日发布了首份《国防工业战略》年度实施计划,试图借日韩等盟友之力补救陷入颓势的国防工业,然而盟友自身的政坛动荡又给这一愿景蒙上阴影。有美国智库学者直言,中国工业制造业的规模是美国的三倍,除非美国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盟友合作,否则将难以与中国竞争。
日本《日经亚洲》网站10月31日报导称,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这份年度实施计划强调了工业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与日本的合作,包括共同开发「爱国者」导弹等武器、在盟国船厂维护和升级美国海军舰艇,以增强对抗中国的能力。美国正在与日本三菱重工进行谈判,扩大「爱国者」防空导弹的许可生产规模,并与三菱电机协调,开始生产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
但随着美国在印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在最近选举后进入政治不确定性,这一计划面临挑战。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15年来首次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首相石破茂必须赶在11月11日首相指明选举会议前拉到足够的支持票,否则可能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施耐德(William Schneider)表示,自民党的惨败导致了一系列与组建执政联盟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因为扩大席位的政党有着截然不同的议程。
比如,将议席从7席扩大到28席的日本国民民主党(DPP)反对日本在国防领域「过度依赖美国」,他们主张加强本土国防生产,这可能会妨碍美日之间的工业合作。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10月28日表示,不考虑加入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但会考虑在具体问题上进行合作。这意味着该党可能会在重大问题上提出反对意见。
在施耐德看来,日本的政局动荡对美国来说是个难题,因为美国国防部希望打造一个「联盟式」的工业基础。「中国工业制造业的规模是美国的三倍,除非我们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盟友合作,利用他们的制造能力,否则我们将无法成功竞争。」
施耐德补充道,相比之下,中俄等国的融合正日益加深。「如果日本完全专注于依靠自身构建平台,且不说它好不好了,这首先就不太可能是个成本合理的解决方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事务学院日美关系主任望月(Mike Mochizuki)表示,即使日本按计划与美国开展联合生产,也可能会对如何使用这些导弹提出新的想法。
望月说,美国希望在必要时可以自由部署导弹。「这些联合生产的武器去了哪里?我认为流向美国或用于东亚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甚至觉得它们可以流向韩国。」他说,「但考虑到日本政治因素,这些武器是否可以运往乌克兰就成了问题,当然,运往以色列的可能性也会在政治上引发巨大争议。」
今年3月,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接连造访韩国和日本的几家知名大型造船厂,并在每一处访问时都强调让其加入投资以重振美国闲置造船厂项目的想法。日媒对此形容,美国正寻求在日韩两国资本、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的帮助下,重启已经关闭或闲置的美国造船厂,因为它发现自己「难以跟上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步伐」。
美媒《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长文中指出,中国造船业连续14年领跑全球,去年全球商业造船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而过去帮助帝国兴盛、扩大贸易和赢得战争的西方造船厂陷入「诸神黄昏」,欧洲的产量仅占全球的5%,美国几乎毫无贡献。
今年6月,日美政府又举行会议,双方敲定推进「日美防卫产业合作、采购、维护定期磋商」,磋商议题涉及联合生产导弹、美军舰机在日本的维修保养、强化供应链等。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会议结束后对媒体发表讲话,宣称「中国拥有强大的产能」超过美国,并借此呼吁寻求盟友帮助,以保持同中国的竞争力。
去年12月,日本政府修订《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运用指针,允许向美国提供日本生产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此举早已引发外界警惕。
中方曾表示,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不能不让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产生强烈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