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最终结局?哈佛学者:美领导联盟上风但中国经济最强

中美角力哈佛商学院教授泽利克认为双方应该透过权宜妥协来达成权力平衡,维持和平。(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美交锋随着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2018年起陆续发动贸易战经济战日趋白热化,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泽利克(Andy S. Zelleke)投出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世界必须在美国领导的同盟取得优势下才有机会取得权力平衡并维持数年到数十年的和平,但美国及盟友应该接受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并尊重中国政治制度和超级大国地位,同时呼吁双方对话

泽利克专长领域公共政策领导力分析、谈判、公司治理等,他以《何为美中竞赛终局?》(What Is the End Game of US-China Competition?)为题发表看法,副题叙述是「双方能同意权宜的妥协吗?若能,这种模式会像什么样子?」(Could the two sides agree on a modus vivendi? It so, what would it look like?)

文中提到,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Joe Biden)除了应该放弃许多川普的做法,也该保留川普留下2大对华政策基石,围堵(containment)与联盟(coalition)。

泽利克认为川普在围堵方面做得更多,具体包括在完全不属于美国领海南海推冻航行自由、形成印太战区、加强美国与其非条约同盟台湾的关系、发动一场并无把握的贸易战来阻止中国经济实力发展等,其中一些说法可以让人回想起冷战时期的围堵政策,甚至暗示美国对华政策终极目标是推翻中共政权;川普在联盟方面,主要在成立美国、日本澳洲、印度4国集团安全机制,不过由于贸易战因素他忽略了欧盟和北约

他认为,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多个领域发展迅速的实力、领导全球的远大抱负,美国确实应该做出有力回应,拜登的围堵政策应该在军事、经济、技术方面保持稳定,目标是在东亚、印太地区、全球范围保持相对较中国更有利的权力平衡,但是拜登应该明确并声明拒绝推翻中国现有政权,并承认中国选择何种体制是其内政问题。

拜登在联盟方面则应该关注经济、技术领域,途径包括集体行动确保成员国不会因关键技术、产品、资源供应链受到北京过度威胁,以及对中国近年来地缘经济压迫澳洲、韩国、挪威菲律宾、日本及其他国家能做出惩罚性回应。

泽利克认为美国对中国遏制的努力,终局不应该像冷战时期寻求让苏联崩溃,拜登应该想出让北京也能接受的权宜之计,同时明定出现在围堵策略的预期目标,因为在知道华府预期目标的限度之后,欧洲可能更愿意加入美国领导的联盟。

这些权宜之计必须要北京、华盛顿都接受一些结论,包括没有国家能在所有关键领域永远领先、如果无法透过谈判达成平衡会导致双方在数年到数十年冷战中耗费大量资源、实质条款虽不如理想也应该是可以接受、解决方案使双方互相尊重而不会失去本国民众信任蒙羞、中美在应对核扩散、气候变迁、新冠易情创等共同关心又紧迫领域有合作机会。

泽利克描绘的和平构成要素包括,权力平衡要有利于美国领导的联盟,美国要接受以单一国家而言中国最终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经济体而且联盟要为中国经济发展留出空间,基本尊重中国是个伟大文明、主权国家以及超级强权,双方共同建立稳定双边关系与开展例行对话来限制竞争的激烈程度,还有共同应对全球最急迫挑战

他指出,权力平衡要有利于美国领导的同盟是华盛顿底线,中国可能会认为这些条件过于苛刻,但美国若能形成一个有能力又有向心力的联盟,很可能迫使北京必须接受。只要中国遵守为了建立更多经济关系而做过和即将做出的承诺,华盛顿将完全承认中国采取什么政体取决于中国与中国人民,也可能同意只会私下批评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