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建立以台湾为中心的中国认同

旺报社评

拜登总统就职,前国务卿蓬佩奥的种种作为已成过去,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表达了他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立场:「当国际组织不需国家身分就能成为会员时,台湾应该成为会员;至于需要国家地位的组织,台湾应当还有其他参与方式。」布林肯的话很白,也就是说,拜登政府并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这对民进党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硬框架

川普时期,民进党口口声声说「台美关系新高点」,其实台美关系向来融洽,许多美国邦交国尚未享受到的措施,例如免签,台湾已可以优先适用,在实质的互动上,台美也没有什么问题。民进党所谓的「台美关系」,是以美国对台湾的官方承认作标准,美国越接近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台美关系就是越好。

依据这个「民进党标准」,拜登上台,显然台美关系是退步的,而且是退步到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尔公开声明「台湾不是主权国家」的程度。布林肯如此露骨表态,民进党希望争取到的台湾主权承认,也无法再自欺欺人。

「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国际社会不可能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台湾在体育活动上是「中华台北」,在WTO是「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民进党对台湾的伤害在于,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框架,却操作年轻世代仇恨敌视这个框架,这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错乱,在台湾内部产生对立与撕裂,让原本和谐、善良的台湾社会充满了戾气与忿怒。

要缓解这样的撕裂,民进党必须向现实靠拢,说直接点,也就是向「一个中国」靠拢。《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中华民国也是中国,民进党接受了「中国」这个符号,才能引领台湾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

就好像上海人认同上海,台中人认同台中,台湾人认同台湾,是天经地义的事,「台湾认同」与「中国认同」并不冲突。上海人是从上海看中国,台湾人当然也可以台湾为中心,去看待整个中国。若民进党能够建立「以台湾为中心的中国认同」,那么台湾内部的种种对立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认同中,最内圈是中华民国治权所及的2300万台湾人民,我们有着共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休戚与共;再外圈是中华民国主权所在,两岸四地的14亿中国人民,虽然国家尚未统一,但两岸四地当能共存共荣,相知相交;再最外圈,则是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我们平等互惠,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不该为下两世代台湾人民做决定

民进党参与制定的《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明确写着「国家尚未统一」,也就表示「国家将会统一」;再考量两岸的量体差距,「两岸会不会统一」其实是假议题,真正的命题是「两岸如何统一」。因为,究竟我们选择的是两败俱伤的战争,还是心灵契合的和平?如果选择的是战争,还需要谈吗?

只要换位思考,就知道北京是不可能放弃统一,但从种种迹象来观察,对岸也的确坚持着和平统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到兵戎相见。

台湾人民不信任「一国两制」,其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存在着「一国多制」,例如波多黎各之于美国,格陵兰之于丹麦。重点不在于「两制」,而在于台湾人民是否信任统一后的中国执政当局,能保证台湾的高度自治地位,让台湾人民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

这种信任,是需要透过时间来建立的,现在不信任统一,不代表10年后、20年后也不信任,民进党不需要为下两个世代的台湾人民做决定,而是应该让台湾人民永远有「做决定的机会」。

北京愿意以「王道」对待台湾,用交流交心来争取台湾人民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民进党何必以「霸道」,用「坚壁清野」来阻绝台湾人民思考「和平统一」的选项民主,就是人民做主,而做主的前提,是所有的选项能够被公平讨论。

台湾本岛到大陆的最短距离130公里,到美国西岸却要1万1000公里,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注定了台湾难以脱离「中国」而独自存在。愚者不知变通,徒然抱怨外在环境的艰困,智者通权达变,审时度势,就不知道蔡总统是想当哪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