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台湾对中美博弈应有的认知
旺报社评
中美关系诡谲多变,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后似乎出现新的迹象。首先,两国元首相继在联合国第76届大会发表演说,处处机峰且针锋相对。习近平称「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我们要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但他也表示,中国「不会称王称霸」,言下之意无意挑战美国霸权,不希望坠入修昔底德陷阱。拜登也说,美国「并不寻求一场新冷战,或是一个分裂成僵化集团的世界」,宣示美国不会升高冲突,不寻求新冷战。
纠错清单 美完成一项
两国元首虽然都表示不愿冲突,反对新冷战,但美国15日宣布结合英国与澳洲成立AUKUS同盟,将出售核子动力潜舰给澳洲,引起国际对于核武扩散的担心;接着拜登24日举行以中国为战略目标的「四方安全对话」领袖峰会,台海安全仍然是重要议题,但顾虑印度立场而未纳入联合公报。
不过,两国在气候变迁与新冠疫情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态度,拜登承诺,2024年前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迁的资金将倍增,每年达到114亿美元;习近平日前宣布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正是美国气候特使凯瑞访华时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凯瑞对此表示欢迎,近期内并将再次访中。
在新冠疫情方面,两国也出现合作的迹象。习近平表示,中国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在捐赠COVAX平台1亿美元的基础上,提供发展中国家1亿剂疫苗。美国将开放所有完整接种疫苗者入境,其中包括大陆两种国产疫苗,也是中美关系正面的发展。而孟晚舟返回大陆,美国「长臂管辖」事件暂告落幕,等于完成大陆「纠错清单」中的一项;大陆随即释放两名拘禁中的加拿大公民,表示双方愿意降低紧张态势。
不过,这并不表示中美关系雨过天晴,民主与人权仍是双方难以调和的关键议题。拜登表示:「威权主义试图宣告民主时代的终结,但他们错了」,美国将致力于证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仍然是造福于我们所有人民的最佳途径」。他还点名新疆的人权问题,称「无论是发生在新疆、衣索比亚北部,还是世界任何地方,当种族、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受到攻击和压迫时,人们都必须大声疾呼并予以谴责。」
习近平则强调,「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暗讽美国「外部军事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他强调中国的民主侧重生存与发展的人权观,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中国已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应多关注发展中国家
民主的界定长期争论不休,在世界的实践也出现很多问题,西方社会近年民粹主义擡头,社会对立,治理能力衰退,因而出现反省与检讨的声音。新兴民主国家,包括台湾在内,则出现「不自由的民主」退化现象。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波澜壮阔却没有建立稳固民主的案例,如果再加上美国在阿富汗失败的经验,在在显示,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想要以民主为号召进行国际动员,恐怕回响有限、欲振乏力。
习近平在联大演说中强调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期许联合国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颇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
中美竞争中有合作,代表双方关系或不至于坠入修昔底德陷阱。除大陆周边一些国家忌惮中国崛起之外,世界各国多不希望出现新冷战,也避免选边站,中美博弈会持续,但会往控制的方向发展;意识形态对立依旧,但全球治理议题会更受到重视;攸关全人类命运的气候变迁与疫情将是两强合作的起点。台湾应多关注发展中国家,更要在环保与防疫上努力领先,才能得道多助,真正地扩展国际空间,壮大自我。
民进党政府一直把参与联合国的重点放在主权承认,而不愿以务实态度扩展实质参与,社会对发展中国家不够关心,对全球性议题的关心与讨论也不够充分,因而未能在世界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所能得到的关注与支持也受到局限,无论对台湾或对世界,其实都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