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洪奇昌》美中博弈下 台海仍有对话可能

示意图/shutterstock)

1月底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对台湾中国政策做了多次政治宣示,北京也刚结束今年的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从华府和北京的表述和行动来看,美中关系的基本调性仍然是在战略竞争的大框架下。

笔者认为,拜登政府不会如某些论者观点所言背弃台湾,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台美实质深化双边关系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两岸官方也不必然对立隔绝,双方都应超越消极的风险控制思维,寻找重建有意义对话之可能。

2月1日美国国务卿林肯接受媒体访问时强调「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为了因应中国的挑战,布林肯认为,拜登政府会「建立更强大的联盟,投入全球事务,捍卫我们的价值观,投资在人民身上,确保我们有完善的军事布局。」而且要「实际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机构上现身,因为当我们撤退,中国就会补进空缺,进而成为制定规则的一方。」

美国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撰写的〈美国如何加固亚洲秩序─恢复平衡与正统的战略〉一文也认为,中国在亚太日益增长的实力,以及北京更加大胆的「领土冒险主义」,让区域更加不平衡,而川普政府忽视盟友作法让中国更有重塑亚洲秩序的机会,因此美国有必要重新与亚洲接触。

此外,拜登的中国政策幕僚并非如传闻所言的一味亲中。2月1日,具有美国政府背景的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前AIT处长包道格认为,杜如松、格维茨这些新生代外交官员虽然都是中国通,但在他们的中国经验中「并没有看到中国内部变得更加自由,反而是军国主义威权主义在不断扩张。很自然地,他们会将自己负面的经历带入当今的政策制定过程中。」

换句话说,拜登政府依然将中国视之为战略对手,而且在策略上会强化与盟邦的合作,并且在国际组织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之与中国做力量的抗衡,而美国的对台政策也必将包裹在这样的战略架构下。

例如1月23日白宫发言人普莱斯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将与朋友和盟友站在一起,以促进我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共同繁荣、安全和价值观,其中包括加深我们与民主台湾的联系。」美国会恪守《三个公报》、《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所概述的长期承诺。「继续协助台湾保持足够的自卫能力」、「为维护台湾海峡及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因此笔者认为,拜登政府不会背弃台湾,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台美实质深化双边关系的战略机遇期。

但北京对普莱斯的呼吁并没有正面的回应,反而在1月23、24日连续两天派出共28架次军机进入台湾西南方防空识别区;而美军则在1月24日公布罗斯福航母打击群已经进入南海执行「航行自由任务」的消息来回应共军动作。

但我们应注意,美中的军事叫阵并不代表立即的冲突。当前美中双方是在互相战略试探,测试底线寻找谈判契机,因此舆论也不需要把解放军在台湾西南的行动无限扩大到针对台湾。任何鼓吹台海情势紧张的风向,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无济于事。建设性的作法仍然是促成两岸政府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与交流

拜登政府向来强调沟通谈判,美中竞争虽然是进行式,但双方都在尝试寻找对话的可能;两岸官方关系紧张,但又何尝不可创新思维?

或许北京因为美中争端未决,故而采取底线思维处理两岸关系,但这种消极作为加上军事施压完全无助于两岸民心相向,只是越推越远。华盛顿多次呼吁北京「停止对台湾施压并且与台湾民选代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蔡英文总统也屡次欢迎两岸官方交流。1月24日《旺报》也在社评呼吁「北京必须要跨出这一步,和台湾所有人、所有立场的群体打交道。」期待北京展开双臂与台湾政府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对话交流。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