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洪奇昌》务实共识 促成两岸融冰与花开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3月22至25日到福建省考察。(取自新华视点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后首次考察便选择福建,并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习主席的表态不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递出一束橄榄枝,且和民进党政府长期的主张有一定程度的呼应。可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是双方政府的核心利益,恢复并持续两岸经贸互通人员交流,则是双方的务实共识

3月22日,陆委会主委邱太三甫上任就主动提出,评估「分阶段」恢复两岸人员及运输往来。邱主委甚至抛出「建设性模糊」说以试图化解陆方在意的共识僵局,皆是希望让两岸恢复常态交流,并寄望透过交流让双方社会情感能有相向而行的条件

笔者认为这不是邱主委的神来一笔。要知道2016年以后两岸政治关系氛围诡谲多变,通常对立性的言论比较容易引起两岸各自的激进舆论支持,温和务实的论述却往往显得政治不正确。如果最高领导人的意识是朝向对立发展,那么动见观瞻政务官或者具官方性质的机构首长自然不会贸然违逆层峰意志,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语

中国大陆亦然,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总统第一任期就职演说当日,陆方重量级官方智囊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就率先受访表示,「陆方善意解读蔡总统就职演说」,并认为蔡总统为两岸破冰「创造一个条件」。令人遗憾且惋惜的是,陆方善意的氛围在一天内出现了180度转向,但事后从各种管道印证,周所长的表述是与层峰通过气的,双方当下都希望递出并且接下橄榄枝。

我们可理解,两岸各自社会和权力结构中都有不同的意见,受限于各有政治包袱不易回旋,因此往往突出双方的歧异而错过善意。正因为了解在当前两岸政治氛围下,善意表述得来不易,我们更必须珍惜并且不要让对立的行动抵销融冰契机

从时间序的角度切入,3月22日邱主委政策表态后,习近平主席3月25日在福建做出政策宣示,加上3月31日国台办例行记者会强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提出对台重大政策主张,「为我们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可见两岸官方都有呼吁各自社会降低对立情绪,共同维系「和平稳定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用心

我们也注意到2020年以来中国大陆退役将领或智库专家的武统声量已经降低, 即便有相关论点也少见媒体讨论。习近平主席的福建行避开考察军事设施,相信也是习主席呼吁内部社会突出善意、自我克制的用心。

笔者相信当前两岸领导人的桌面上摆着各项政策议题中,第一优先是各自社会内部疫后复苏的内政、经济问题;再者是美中大国战略竞争格局恐怕要持续一个世代、甚至数个世代下的因应;而两岸政治统一或独立问题,不会是任何务实且智慧的领导人的优先政策。

统一或独立可以是领导人的价值目标,但既然当下国际环境、两岸情势和社会内部条件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务实才是两岸领导人最理性的选择。笔者多年来呼吁把握善意的机会之窗,而当下的契机就是两岸有维系台海情势和平稳定并恢复经贸和人员交流的务实共识。

那么所谓的务实共识就是要突出善意,创造并且强化和平发展、化解歧异的条件。陆客陆生凤梨禁令政策措施或许是为了回应对中国大陆社会内部的部分利益,但对整体两岸社会相向而行毫无助益

笔者认为,只要符合国际标准与国内法规,并兼顾人民福祉的条件,北京解除陆生来台求学禁令、凤梨销陆检疫、两岸疫苗相互承认、小三通解禁、疫后逐步恢复两岸航点等议题,都可透过海基、海协大两会,或是《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等小两会进行务实协商,并展望两岸的务实对话能促成融冰与花开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