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张百达》两岸融合发展不能再卡脖子

图为2015年2月中国外交部王毅北京会见美国官员布林肯。(新华社)

中美两国元首除夕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习拜通话」后,双方首场高层战略对话日前在阿拉斯加首府举行,不仅全球高度关注,更牵动今后中美关系亚太局势。而身为台湾的我们也如同以往以缺席参与的方式,成为双方对话交锋议题之一。

如今,本次会谈已经结束,外界或认为这是一场「不欢而散」的失败会谈,甚至认为将进一步加剧今后中美之间的对抗。

像是会谈开幕式,双方即在镜头前就所触议题、发言时间乃至语言姿态等处处机锋,直来直往,全程透过媒体直播,着实令各界大开眼界。显示双方除了要捍卫己方的原则立场与大国颜面,背后或许也承受着各自内部不容示弱的强大压力。

此外,会谈结束之后,双方没有举行共同记者会或发表联合声明;会谈期间,应邀出席的中方代表甚至以泡面果腹,更象征会谈气氛之不睦。甚者,前脚刚离开,美方随即进一步展开与友邦结盟串连行动,针对中国大陆的人权议题发动新一波制裁,而中方也随即展开相对报复反制,进一步加深中美关系的紧张。

但是,除了上述场景,不论就本次会谈期间抑或是会谈结束之后,我们也注意到,像是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表示「我们希望就广泛的问题进行艰难而直接的对话,而这正是我们所做的。」而美方主谈代表国务卿布林肯亦于会谈后表示「中美双方在伊朗、北韩、阿富汗和气候变迁等有共同利益之处,取得了进展。」

另一方面,中共外长王毅固然表达「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等官式立场外,中方主谈代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亦表示「双方虽存在一些重要分歧,这次战略沟通是坦率的、建设性的、有益的,也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由于闭门会谈部分并未公开,会后亦无发表联合声明,但从双方相关谈话及后续公布讯息显示,双方并未全盘否定这次会谈的价值,甚至取得某些具体的成果,更为今后展开相关对话保留了相当的空间

根据中共外交部会后新闻稿显示,中方代表于会谈期间阐述其相关政策立场。例如:在涉台部分重申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并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停止售台武器,不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等,显示双方对此仍存在相当的分岐。

此外,新闻稿也明列九项中方认为双方达成共识或合意的部分。包括: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而在应对气候变迁议题部分,则透露双方将加强相关领域对话,并将建立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可说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

其他还包括了双方外交领事人员的疫苗接种与活动,人员往来正常化,以及针对多项领域与区域安全议题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等。

正如布林肯3月初发表首场外交政策演说时所言,中国固然为美国本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但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该竞争时要竞争,可合作时合作,如果一定要对抗就对抗。也就是既联合又斗争,但并非搞零和式对抗。

尽管美中战略竞争今后仍将持续,但因双方在某些领域互有需要,彼此又维持着对话渠道,不仅有助于避免误判,亦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战略稳定。而值此全球战略格局出现变化的重要时刻,台湾除了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更需拟妥应对方策,并慎思台湾最大利益之所在。

只不过,北京当局舍近而求远,派出高人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和洋人谈台湾,却坐视两岸关系融合发展持续被4个字卡脖子,这算不算台海问题国际化,又算不算某种形式的「亲美远台」呢?

(作者为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