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邵宗海》「不想统,就是独」激化两岸互动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蓝孝威摄)

在今年12月16日国台办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非常严厉回应记者的问题说,「我们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并强调说「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甚至铤而走险,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从这个答复上可以理解到,国台办至少目前还是存在「如果台独」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应该是表示两岸尚未进入大陆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阶段,也就是说,北京只是在警告,但台湾尚没跨入「法理台独」的界线

过去一年,两岸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充满波涛汹涌,特别是在台湾,立法部门屡传「趋独」的法案美国又在两岸关系负面发展上一直在推波助澜,美国国会更是建议推动台湾驻美机构更名,确是有凸显「台湾主权」的图腾之嫌。如果加上蔡英文就任5年来,从没提过「九二共识」、也高调不接受「一国两制」,再加上会让北京敏感的「紧守主权底线」一词的屡次强调。种种外在因素不停地进行挑衅,的确很难不联想到大陆是否会采取「以武促统」、「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对台施加「武统」压力来争取实现和平统一

但是当这种「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在下降」,是否意味着台湾「不想统」,就等同「就是独」?或不接受「一国两制」,肯定「就是独」的走向?因为这毕竟是极具危险性质的假设,能避免这样思考应对两岸都会好。

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邓聿文在12月23日《纽约时报中文版上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到「过去的2020年,两岸风高浪急是中国地缘政治恶化的表征。在台湾,蔡英文寻求深化台美关系,在大陆看来,是向着法理独立靠近;在中国,是武统声浪高涨。」如果连「寻求深化台美关系」都被大陆认定是向着法理独立靠近,需以武统方式来解决,这就更加强化了笔者假设的思维:「不想统」,是否就等同于「就是独」?

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在12月21日透过「台海局势与中国周边安全」研讨会上的视讯,有另外不同的解读。他指出,大陆因应目前台海局势,应要保持高度清醒,要分析两岸这40年或70年发生什么变化。他说:「两岸之间关于中国代表权之争,该问题在国际社会已有结论。」另外,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之争,刘也提醒,蔡政府执政后,虽走「台独」边缘政策,但仍扛着「中华民国」的旗帜。而且民进党也不敢放弃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法律关系性质。刘国深特别强调,「若蔡政府逾越这条红线双方间的性质将发生变化,不再是内部政权之争,而是分裂与反分裂的领土主权保卫战。」从刘国深的说法可以发现,大陆是有很多学者并不完全认为台湾的「不想统」,是与「法理台独」画上等号。

其实还可追溯到5年前,当蔡英文赢得2016大选,但美国却表现出过去从没有「对选后台海情势发展表达忧虑的现象」。有个例子可以佐证,那就是白宫亚太事务资深主任葛林1月12日在CSIS发言时说:「华府会试着让大陆不要太早或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所以华府虽有「偏台心态,但也不期待两岸有军事冲突

而笔者也发现,2020年两岸关系恶化虽引发了对抗,但尚没看到双方有迈向军事的对抗。譬如说,台湾军方人士曾表示,绝对不会发动「第一击」,这显示台湾有克制迹象。而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于8月13日在微博发文中认为,在台海地区的解放军、美军、台军都应该恪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这是两岸之间,自从可能有「擦枪走火」的危机萌生之后,台湾军方首次摆脱了「挑衅」作风

但是,两岸双方不会有一方发动「第一击」,只是消极的避战;但真正积极的消弭两岸军事冲突,应是台湾对「台独」的表态,能更有自我克制倾向。

(作者为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