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洪奇昌》开启善意对话是美中台共同目标

美中台关系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未来美中关系战略竞争格局,这是民主、共和两党的普遍共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是奠基在此一战略共识上进行,只是会把战场导回国际多边体系中。因此在强调合作对话的拜登政府期间,美中斗而不破是可预期的,即便手段不同,但美国仍会致力确保其军事、科技、经济、美元的全球领导地位,才能维持美国在区域与全球的影响力。由此,展望拜登政府时期台美关系,台湾至少能有下列几点策略思考:

一、因应「拜登式的美国优先政策」

台湾为了可持续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因应RCEP可能的冲击,持续推进台美自由贸易协议或者加入CPTPP皆是政府应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政府需更积极回应美国需求,尤其我们应该注意12月3日拜登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电访时的表述,拜登宣称他上任后「在对本国、劳工教育进行重大投资之前,不打算签订任何新的贸易协议。」

目前呼声极高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人选凯萨琳‧戴(Katherine Tai)也曾在今年8月「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论坛中表达过类似观点。凯萨琳‧戴当时说,「川普政府一向强硬对抗中国,但这种关税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质,而美国需要更好的进攻行动。」她还认为,「进攻必须攸关我们如何让自己及我们的劳工、产业和盟国能更快、更灵活地跳得更高、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换言之,虽然拜登政府宣称要推翻川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但不论谁执政都必须考虑国内经济、就业与人才教育等国内需求,因此实际上未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基调应是「拜登式的美国优先」。

对台湾而言,台湾在川普政府期间主动宣布开放美猪进口,是基于台方主动解决台美贸易障碍以加速双边经贸协议谈判的思考,未来若希望加速台美谈判进程,台湾政府与社会除了期待美国为台湾带来的贡献外,或可更积极回应美国国内需要。

例如台湾可趁全球产业供应链重组时机,将部分供应链转移至美国、加码投资美国,政府甚至可以规划扩大输送台湾青年赴美交流学习。相关措施既能为美国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台湾也能从中储备下一阶段产业技术升级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深化两国青年世代更广泛地的人际网路纽带,拥抱更多知台、友台的美国朋友,为下一个世代的台美二轨对话储备人脉库、人才库

二、因应拜登的印太战略与美中台三边关系

拜登长期主张台海问题采取「战略模糊」,主张依据《台湾关系法》处理台美关系,拜登的考量是不露出美国的底牌并以此制约台海双方没有人会冒进,避免在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卷入台海争端。

许多台湾民众为此担忧拜登政府可能重回「拥抱熊猫派」(Panda Hugeer)路线,甚至可能为了与中国达成妥协而牺牲部分台湾利益。但笔者也想强调,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仍有半数优势,因此拜登政府的人事案、法律案与政府政策依然会受到共和党路线的制约,从前述凯萨琳‧戴的表述我们也可以略窥拜登团队的风格与策略主要是手段上的差异,而不至于出现极端的政策发夹弯。

更进一步来看,拜登强调和平对话的中国政策与蔡英文总统的两岸政策是呼应的。现阶段美中台三方都无意进入热冲突,美国有美国的抗疫后与疫后复苏问题,而拜登也长期主张「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以及两岸问题应透过和平对话来解决。

就中国而言,今年10月中共19届五中全会上官方首度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所谓的建军百年目标指的是解放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三化」建设,目前中共解放军仅基本实现我国军上世纪便完成的机械化,至于信息化与智能化都还在发展阶段。换言之,北京有自己的建军节奏,短期内发生台海或南海冲突不符合北京利益。

就台湾的立场而言,蔡英文总统自2016年以来便主张与中国大陆在「和平、对等、民主、对话」的基础上发展交流,这个善意与承诺不曾改变,因此民进党自然不会制造意外也不会挑衅北京。

今年10月17日前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主办的视讯会议上便曾直言「疯子才搞台独」,同场与会的中国权威学者阎学通也表示「目前在南海和台海地区,都不会发生故意的擦枪走火,因为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三方对军事行动的控制都非常严格。所以说,首先,在这些地区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即便发生了擦枪走火,有关各方也一定能够及时地把它抑制住,不让它发展成为战争。」

由此可见,相互克制寻找契机应是未来美中台关系的主轴,各方都有责任控制风险互不挑衅、踩红线,而创造契机开启善意对话应是三方的共同目标。期待台湾社会共同支持蔡总统现行的外交、产业与两岸战略布局,以稳定可预期的步骤,在拜登政府时期的美中台三方赛局中追求实质的国际经贸合作以及有意义的国际参与,为下一阶段的台湾前途累积各种可能性。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