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朱云鹏》私校、补习班盛行是教改目标?

考场外各补习班发放的宣传品让考生『满载而归』。(张铠乙摄)

最近国内私立完全中学国中部陆续进行招生作业,依据报导,台中卫道、晓明和明道中学报名人数都高达5000人,媒体称之为「盛况宛如联考」;台北4所著名私中,包含延平、薇阁、复兴、再兴也都很难进,录取或中签率均低于2成3。

另外有一个教育委托调查补习班数量的统计,在年初发表,结果显示截至今年1月止,全国的补习班有18492间,比15年前成长3倍,而成为全国超商总数量的1.8倍,其中以国中小及高中为招生对象的占大部分;而各年龄层中,光以国小学生为招生对象的就占了总数的4成5。对此统计数字的公布,媒体下的标题是「教改推动20年,补习班反而增加3倍?」

当初推动改革时,我们听到的一个口号是「快乐学习」,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学生比以前快乐吗?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以前进步吗?另外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口号是「缩小城乡差距」或「让教育更符合社会正义」,我们要问的是,这个目标达到了吗?现在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比以前更有机会上好的高中和大学吗?

以上3个问题答案,可能有很多的研究在探讨,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基本上,从补习班的林立私校兴起的现象可以看出,3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定的机率远大于肯定。

经济学角度来看,分析此现象并不困难。基本上,要处理所有的相关议题之前,必须先问2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是,台湾一般家长子女对于学科学习成就的追求是否仍然很强烈?第二个是,这样的成就动机对于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2个问题不厘清,其他的均无解。

如果从挤破头要搬进好的学区,挤破头要考上好的高中,挤破头要考上好的大学来看,台湾一般家庭对于学科学习成就的追求仍然十分强烈。几十年来,会有比以前多的家长可以接受子女读职校,或甚至完全不追求明星学区或高中,但比例还是很低。所以,这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就是依然强烈。

那这样的强烈,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正面还是负面的效果?不同的研究,不同的角度,答案可能不一样。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很不好,对学生压力太大、造成考试领导教学、扼杀创意等。也有人认为,过度消灭竞争、消灭明星中学甚至大学,将造成科技进步的迟缓,对国家竞争力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容易有共识。但这个问题和国家的发展阶段显然有关。如果一个国家已经十分富裕,或者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那她会有比较多的本钱,可以减缓培养核心学科能力的学习。我们的社会应当还没有到这个富裕的程度,也没有这样的天然资源基础吧?在美国重新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际,台湾的学生如果普遍趋向于躲避理化、数学、会计等「艰难」科目,我们科技产业未来的发展要到哪里去找人才?

学习的方式应当调整,应当更有趣、更活泼、更鼓吹创意、更多元、避免一试定终身,而且应当有适性学习的安排,大家都会同意,但这绝不表示大多数家长重视子女学科教育成就的看法是落伍的,或是不可取的。没有这样的坚持,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成长将失去动力。

既然如此,所有的现象都得到解释了。对于科技发展而言,学科成就动机是正面的。而这个成就动机如同地下来的涌泉,哪里有出口,就往哪里喷。今天你堵住一个出口,明天它就要从另外一个出口喷出来。政府推动教材的简单化、考试的简易化、让国中会考(以前称为基测不具区辨力、逼迫公立明星高中接受免试入学等举措,都是堵住了洞,但堵不了水。国中改采学区制,那股水就流往抢购「学区房」;公立高中采免试入学,那股水就流往私立学校;学校只教简单的,那就到补习班学难的。

可悲的是,当前教育政策还是继续朝平头主义迈进,而且有从低龄(国中小)往上(高中、大学)蔓延之势,要压抑公立「明星」高中、压抑特色招生的念头依旧。那根据基本的力学原理,这股水一定会从学区房价、私立明星中学和补习班3个缺口涌出。要支付这3种成本,家庭非有相当的资源不可,所以我们将愈来愈难看到三级贫户子女进入第一流大学就读的案例

(作者为台北医学大学管理学院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