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类停滞性通膨风险加深

所谓停滞性通膨(大陆称为滞涨),普遍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同时通膨压力升高。大陆的情况则偏向「类停滞性通膨」,也就是GDP增速保持较高增长,但也面临物价上涨压力。

路透30日报导,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从官方最新的9月份制造业PMI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全面由扩张进入收缩,大陆经济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非典型停滞性通膨」时期,也就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物价上涨压力主要集中在上游原物料和工业品领域等层面。

市场人士认为,限电限产、局部疫情、原材料短缺加上房地产活动放缓,都将持续影响大陆宏观经济。交行金研中心副总经理唐建伟在最新研报指出,面对「类停滞性通膨」压力,大陆官方在宏观政策必须更加积极,在「保增长」层面上,必须着重扩大内需、保障供应链稳定,在防疫、能耗双控和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中寻找平衡点。

大陆政府显然也意识到解决此一风险的迫切性。李克强9月2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另外,国常会还提到要「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除了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并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以落实基建项目。国常会并明确提出将「研究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正是为了解决内需不振问题。

另据新华社报导,李克强30日会见28国新任驻中国使节时再度向市场释出定心丸,表示会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基本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