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陷入财务造假漩涡 中信证券2023年保荐IPO撤回数翻番

近日,中信集团原纪委委员、监事会办公室原主任徐翔投案自首,在金融界和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据了解,该集团2023年已有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的高管被查,涉及“靠金融吃金融”、充当金融掮客、以权谋私、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及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等。除高管被查,作为旗下公司的中信证券2023年IPO撤回数较2022年翻了一倍,刚刚步入2024年,中信证券就因投行项目发行当年即亏损被证监会警示。

上市业绩就变脸 保荐机构难逃责

今年1月12日,证监会在官网公布对中信证券出具警示函,对保荐代表人毛宗玄、朱玮采取监管谈话措施,证监会指出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可转债项目,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已有14名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监管措施,处罚原因包括保荐机构履职尽责情况及风险揭示情况等。

此外,近日中信证券还因保荐业务卷入两宗财务造假案,涉及力源科技和*ST慧辰。力源科技于2021年5月登陆科创板,当年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707.29万元,其财务造假行为在2021年上半年就已开始,当年就虚增近七成利润总额。

科创板上市公司*ST慧辰因控股子公司通过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多份财报存在虚假记载。

市场有声音质疑,“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中信证券等券商为何没有发挥好行业‘领头羊’示范作用,反而屡屡身陷财务造假案的漩涡中?”

带病闯关 首轮问询就撤回

近年来,“一查就撤”“带病闯关”等问题突出,监管加大了券商投行项目主动撤回情况的考核力度。据IPO咨询机构德居投顾数据,2023年度A股共计311家企业终止IPO,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97家企业撤回材料、12家企业被否决、2家企业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而终止。而2019年至2022年,IPO公司主动撤回家数分别为6家、27家、110家和151家。

据Choice统计,去年多家券商IPO主动撤回数量同比翻倍,其中就包括中信证券。2023年中信证券保荐A股IPO撤回数为26家,而2022年该项数据为13家。2023年12月29日,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终止审核,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撤回申报/保荐。该IPO2023年6月30日获受理,一个月内就收到了首轮问询函,但截至终止审核都未见回复。此外,中信证券去年撤回的IPO中,还包括正大股份和蜂巢能源等拟募资额过百亿元的大项目。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徐翔案件的曝光,社会舆论开始聚焦于A股市场中潜在的“做空力量”。业界强烈呼吁对此类行为进行全面彻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确保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新快报记者 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