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企在欧持续扩张 德媒:消费品只剩2行业还没被攻陷

小米德国公司西欧总部均位于德国杜塞道夫,该公司进军德国不到2年已成为第3大智慧型手机供应商。(中新社资料照片,小米德国分公司提供)

德国3大周刊之一《明镜》(Der Spiegel)周末报导指出,新冠疫情危机正加速中国陆企业在西方取得胜利,陆企不再仅是代工自营品牌平价服饰SHEIN、平价智慧型手机小米等渗透正在加强,目前为止所有消费品只剩食品精品还没被攻陷。

报导标题为《中国公司如何在欧洲扩张》(Wie sich chinesische Firmen in Europa ausbreiten),开头就指出2个扩展最迅速的大陆品牌。SHEIN于2008年成立后就持续在欧洲、美国、澳洲中东扩展,在2015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但去年已超过80亿美元;2019年8月才在德国推出Mi手机的小米,仅1年多就成为全德第3大智慧型手机销售商

除了电子、纺织,陆资也进行对欧洲公司的购物行程,持续收购欧企,包括奥地利证券商Wolford、德国时装零售商Tom Tailor;去年11月,以香港、德国为生产基地的服饰品牌ESPRIT大部分股份也被大陆出生的女富商罗琪茵(Karen Lo)收购。

陆企优势迅速加强的外在机遇就是新冠危机。由于果断采取严格措施,中国基本上已经克服疫情,当欧洲各国还处于在封锁与解封之间摇摆不定同时,大陆人几乎已完全复工,每周有6天以高速度效率工作。这种优势使得欧洲企业更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并裁减部门同时,陆企还能继续扩张并收购欧企出售的部门,例如荷兰企业飞利浦(PHILIPS)正在出售电子部门,而竞标者包括海尔等陆企。

与疫情间接相关者,还有中国对电子商务的掌握度。消费市场由于疫情变得更加数位化,因此陆企不需要海外分公司也能经营在地业务,而且中国原本就对电子商务模式更熟悉,能更专业、快捷而且精确地为客户量身订制,可以提供给目标客户最适合其需求的价格与内容,报导称「中国商人都是市场专家」(Chinesische Händler sind Marktplatz-Experten)。

陆企的缺点之一就是交货速度,例如SHEIN从消费者下订至到货时间,可能就比亚马逊(Amazon)慢7到12天,甚至更久,但是大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已经展现克服此缺点可能性。管理顾问公司奥纬(Oliver Wyman)消费品专家舒尔特(Martin Schulte)称,阿里巴巴具有39架规模的货运机队不断于大陆、香港、欧洲间往返,并且正在比利时列日建立自身的欧洲物流中心,预计该中心大小会达到50座足球场程度。

舒尔特分析,因此西方优势只剩生产过程中的环保与可持续性,「他们还跟不上永续发展的趋势,你在SHEIN产品上看不到有机棉标示或绿色标章,这是西方零售商相对于中国竞争对手的一大优势。」

撰文记者法恩贝珂(Carolin Wahnbaeck)认为,生产过程顾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否会是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决定性购买标准,不无疑问,「这种劣势可能无法阻止中国在几乎所有消费品行业中的进步。在所有消费品项里,中国人还没扮演主要角色的只有食品和精品。至少到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