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太空站「天宫」2022年完工!周建平:部分技术超越国际太空站

天宫一号。(图/路透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全面迈入空间站(太空站)时代,也备受外界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设计师周建平表示,计划2022年盖好的中国太空站「天宫」,在讯息能源动力技术以及营运效率方面,可望超越国际太空站。

周建平在「中国航天日」上做出表示。他指出,「天宫」除了规模,在功能、应用效益、建造技术、物资补给等重要指标方面,将能全面超越「和平号」太空站,达到或接近国际太空站水平。

周建平介绍,「天宫」(TG),基本构型核心舱「天和」(TH)、实验舱Ⅰ「问天」(WT)和实验舱Ⅱ「梦天」(MT)三个舱段组成,提供3个对介面,支持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来访飞行器的对接和停靠。3舱组合体重约66吨,可乘载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可通过在轨维修延长使用寿命,可根据科学研究需要进行扩展。

天宫同时拥有26个舱内载荷机柜装载空间,67个中小型舱外载荷挂点,3个舱外大型载荷挂点,1个扩展试验平台挂点,具有强大的供电、讯息、环热控、机械臂等应用载荷支持能力。实验项目和试验设备可根据需要更换或升级模块化货船可为载荷实验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和良好的运输环境。

此外,装载大型巡天望远镜光学舱将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其具有与哈伯太空望远镜解析度相当、视场大200多倍的天文巡天观察能力。光学舱可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维修,以及推进剂在轨补给。

▲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图/中国载人航天)

周建平指出,天宫将运行在393±10公里高度轨道,建造完成后使用寿命大于10年,可通过在轨维修延寿,还能根据科学研究需要进行扩展。在轨运营阶段,其将开放设施吸引投资,展开商业化应用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格局,加快科技成果向各领域转化,促进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发展

太空站建设完后,中国载人航天将如何规划进一步发展?周建平指出,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会止步于近地轨道,载人月球探测正成为近地以远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的热点。近年来,有关单位和专家就载人月球探测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并展开了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有总体共识和初步方案。周建平表示,「我们将积极谋画太空站后的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新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