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中美教育交流 有助认知重塑 避免战略误判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5日走访上海纽约大学,与学生交流。(摘自美国务院官网)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5日走访上海纽约大学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悦表示,教育合作的关键是「认知重塑」,透过中美学人往来交流,有助于在中美关系迈向后危机时代的过程中,避免战略误判。

美国驻华大使勃恩斯曾称,六、七年前约有1.5万名美国学生留学中国,但2022年时锐减至350人,虽然2023年该数字小幅回升至700人,但这与中国之于美国的重要性以及美国的国家利益需要远不相称。

王聪悦26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如果说人员往来缩水只是中美教育合作陷入困境的浅表,那么两国民众彼此印象日趋负面、刻板印象威胁突出则给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挑战。

但王聪悦认为,两国寻求教育合作的内生动力始终存在。就中国而言,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主动表示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这不仅将代际维度纳入中美关系稳定及改善的进程,给陷入低迷的双边教育交流持续赋能。

王聪悦强调,教育合作对推动两国相向而行的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亲身体验打破刻板印象,有助于在中美关系向后危机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避免战略误判。

鉴于美国社会对东亚国家的刻板印象由来已久,加之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鼓吹中国威胁论、渲染意识形态对立,某种程度上升高两国人民客观、公正看待彼此的难度。通过中美学人往来交流,可开辟中美增信释疑、文明互鉴的全新面向。

第二,以对称的教育传播为起点,走向平等、开放、合作的大国关系。新媒体的发展有效打破传媒垄断及资讯过滤,为两国的教育传播提供了现实—虚拟、官方—半官方—民间等场景,更重要的是,为改变中美教育合作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进而减少冲突风险设置柔性护栏。

第三,彰显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中美角色。当前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中美在双边教育合作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可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图景注入更多积极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