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协委员张颐武:清朗网路空间 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需人人参与
中国互联网路资讯中心(CNNIC)2月25日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中新社)
澎湃新闻10日报导,今年大陆全国两会,大陆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加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提案指出,打造网路空间清朗,大陆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法,加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起草者之一,大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需人人参与。
报导称,中国互联网路资讯中心(CNNIC)2月25日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中国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新媒体的繁荣让新闻传播的活跃度大幅度提升,不过,也给新闻传播有序发展带来了挑战。
张颐武接受澎湃新闻专访表示,中国新媒体发展非常活跃,属于全球第一梯队。比如网路支付,比很多国家好得多。还独立发展了不少以中国为基地、具全球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对社会产生最大的积极意义:一是有高度便捷性;二是让交流更加容易;三是有强烈适应性,实际上既个性化,又多元化,总体提供非常广阔空间。比如网路视讯特别是短视讯兴起,以生动形象的片断性呈现、多元化题材,满足了多样化需求,同时,它也具有社交功能,能够透过拍摄、观看和点赞、评论等行为,让用户之间形成互动。
张颐武强调,新媒体技术有好、有负面因素,民进中央在提案里具体谈到四点问题:一是网路谣言盛行;二是网路暴力愈演愈烈;三是部分青少年沉迷网路,例如「饭圈」文化;四是网路审丑诱发低俗风气。这四点主要是精神方面影响。在经济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说个人资讯泄露、诈骗造成的财务损失、智慧财产权侵犯等。
张颐武坦言,这些现象和社会复杂性有关,根除难度较高,但条件是具备的,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网路司法和执法;二是用好新闻工作者的能力;三是建立新媒体行业伦理规范体系;四是建立新媒体伦理评估的社会协商机制。
张颐武分析,媒体分专业和非专业,专业传统媒体有一套审稿机制,比较完备,虽也会有假新闻和其他问题,但整体上对资讯把关控制能力比较强。相比非专业的自媒体,随机性很强,伦理上没传统媒体那么规范,但也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在公序良俗基础上运作,这一点完全一致。
就自媒体来说,张颐武觉得比起那种严谨或者是规范来说,会稍稍更活跃一些,环境也更宽松一些,但也必须依据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运行。
张颐武强调,想要营造良好的网路传播氛围,需要加强新媒体的法治和伦理建设,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网路管理部门与政法机关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新媒体领域的管理和执法。
张颐武认为,最核心的还是网路,一方面是平台自律,平台要有一定严格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网路舆论自身自净功能要充分发挥。假新闻要靠网友识别更正,要提升公众媒体素养,让公民更加清晰地处理这些问题。
张颐武指出,每个网路参与者都有责任,首先国家有监管和引导的责任。第二,政府各部门,网管、公安、司法,需推出相关政策管理和引导。第三,行业平台有管理约束的责任。第四,网路的参与者——受众需要提高网路素养,增强辨识能力。
张颐武总结,理想的新媒体时代,应该是风清气正的。第一,网路空间清朗,谣言也应该在可控制范围内,可以做到迅速澄清。第二,网民网路素养要提升,一方面要遏制网暴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承受力,因为网暴不是实质性、生理上的严重伤害,而是心理上的。有更好的网路素养,伤害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同时大规模打击网暴,可将其遏制到一定程度。